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提升職業技能培訓 促進高質量就業

2025年08月26日08:46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時評】提升職業技能培訓 促進高質量就業

近日,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從2025年到2027年底,圍繞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以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為牽引,廣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技能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當前,各類技術升級迭代加速,新興崗位技能缺口凸顯,技能需求發生巨變。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讓勞動者技能提升的步伐跟上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節奏,不僅是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現實之舉,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技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2016年,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截至2024年6月,全國已有500多所高校參與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各級工會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1.17億元,助力240多萬名農民工實現學歷與能力提升。今年4月,求學圓夢行動再次升級,行動實施對象從農民工擴大到產業工人,提供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助力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意見》要求“聚焦高精尖產業與急需行業、就業重點群體等開展補貼性培訓3000萬人次以上,促進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樂業”,直面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這一關鍵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當下,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我國職業教育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能力不斷增強,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調查顯示,92.7%的企業表示,合作學校的畢業生符合企業的崗位要求。面對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的時代使命,職業院校要利用自身獨特優勢,發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主力軍作用,為產業升級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進一步彰顯職業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加速,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領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僅能為產業升級轉型提供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也可以有力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促進高質量就業。職業院校開展技能培訓,要瞄准市場行業所需,努力實現人才培養培訓與企業需求、產業發展需求的無縫對接,使技能培訓真正聚焦就業市場急需的知識和技能。應該深入產業前沿,以“企業缺什麼人才,就針對性培養,產線流行什麼技術,培訓課堂優先教什麼”為原則,提高技能培訓的適配性,為技能人才提供適應時代發展的技能支撐。比如,面對低空經濟迅猛發展、國家和企業對無人機專業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現實,不少職業院校緊跟無人機行業前沿,為企業在職和社會人員提供無人機技能培訓。立足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不斷提升的形勢,積極開設新能源汽車維修專項培訓,助力汽修人員快速突破新能源技術壁壘,提升行業競爭力。

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等群體是職業技能提升的重點群體。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技能老化、實踐不足、水平有限等瓶頸制約著此類人群的就業創業能力。為此,要瞄准不同群體的痛點設計差異化方案,實現精准發力。比如,針對企業職工推行“訂單式”培訓,採用“線上+線下”“集中+上門”等靈活模式,實現技能提升與生產兩不誤。針對農民工群體開展“實用型”培訓,圍繞建筑、家政、餐飲等領域,幫助其掌握實用技能拓寬就業渠道。面向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導向型”培訓,著力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實踐技能。就在這個暑假,南京市人社局牽頭開展以“就在南京”為主題的南京市大學生強技行動暑期班,共有包括南京技師學院在內的6所技工院校承辦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不同方向的就業技能培訓班,以理論加技能一體化的培訓方式促進大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資源配置等,決定了其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和終身學習服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時代使命,廣大職業院校大有可為,在精准對接個體就業需求、企業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需求方面不斷發力,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定能讓勞動者在持續學習中提升適應能力,在技術變革的浪潮中站穩腳跟,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李小球,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規劃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教育發展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