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續航倍增
我科研團隊研發新型“離域電解液”
2025年08月15日07:44 | 來源:光明日報
222


原標題:我科研團隊研發新型“離域電解液”
隨著電動交通、低空經濟、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迅速發展,人們對高能量、長續航可充放電池的需求日益迫切。13日,國際期刊《自然》在線刊發天津大學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突破現有傳統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和應用性能上的瓶頸,首創鋰金屬電池電解液“離域化”設計理念,在國際上首次研制了能量密度超過600瓦時/公斤的軟包電芯和480瓦時/公斤的模組電池,其性能指標將現有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續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至3倍。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鋰金屬電池這一前沿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如何在重量更輕、體積更小的情況下儲存更多電量?能量密度是電池核心指標。鋰金屬電池因具備遠高於傳統鋰離子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被視為突破現有電池性能瓶頸和提高續航能力的新一代電池技術。但目前的電解液設計主要依賴溶劑主導或陰離子主導的溶劑化結構,難以同時兼顧電池能量輸出和循環壽命的提升要求。
為此,天津大學科研團隊與合作者聯合攻關,經過數年首創高能鋰金屬電池電解液“離域化”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電解液設計對主導溶劑化結構的依賴。
團隊負責人、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胡文彬介紹,這種全新的離域電解液設計理念,通過引入多樣化的電解液微環境,增加溶劑化環境的無序性,從而優化整體電解液性能。通過這一創新,實現了名為“Battery600”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性能目標,並成功實現了高能量密度電池組“Pack480”的可擴展性,為未來鋰金屬電池的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與此同時,該技術兼具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和安全特性。
目前,團隊已經掌握了高能鋰電池“材料—電解液—電極—電池”全鏈條核心技術,全部原材料和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並且具備了高一致性批量化生產能力。(記者王藝釗、朱斌 通訊員劉曉艷)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