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在哪裡,黨支部就建在哪裡”
——記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船海支部”


“前期突破了這麼多難題,咱們的試驗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同志們都說說,自己在思想上、科研上還有啥困難?”日前,在河南丹江口水庫的試驗船上,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海洋機器人技術研究所黨支部正在開展一場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副書記姜言清拿出項目的攻關清單,一項項已攻克的科研難題記錄著這個建在科研前線的黨支部的攻關足跡。
3月1日以來,這支研究團隊進駐河南丹江口水庫,進行“悟空1000”水下無人航行器的勘測試驗。“除了大風天無法出航,我們一天未休。”團隊成員徐碩說。為了確保4個月內完成試驗,科研團隊和時間賽跑,早上7點出發,晚上9點回到駐地成了常態。
連續奮戰3個月,大家都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這種時候,就顯出了咱支部建在船上的優勢,既能鼓勁兒,也能減壓。”姜言清把黨日活動定在了試驗現場,先向支部黨員講述了哈工程水下機器人創始人徐玉如院士彌留之際依舊牽挂海試的故事,又讓團隊成員相互了解項目進度,堅定一鼓作氣完成試驗的信心。
“看到大家伙兒都努著勁,我也不能掉鏈子”“受到同志們的啟發,我好像有點新思路”……這次黨日活動后,團隊成員提前半個月達成“悟空1000”水下協同勘測的預定目標。此前,該團隊研制的“悟空號”全海深水下無人航行器已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4次超萬米深度下潛,不斷刷新著潛深世界紀錄。
“科研在哪裡,黨支部就建在哪裡。”哈工程船舶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曄說。
哈工程船舶工程學院艦船與海洋平台總體技術研究所黨支部需要長期在冰封的江面上做試驗,被稱為“建在冰上的黨支部”。餓了蹲在冰面上啃幾口饅頭,渴了喝一口接近0攝氏度的礦泉水,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黨支部帶領科研團隊在封凍的鬆花江面連續10年攻堅克難,建立了冰—水—船耦合分析方法,精度較國際常用規范提升10%以上。“黨支部建在團隊上,最直觀的感覺是團隊變得更有凝聚力,更有戰斗力。”黨支部成員倪寶玉表示。
目前,哈爾濱工程大學已在試驗現場建起5個“船海支部”,為科研團隊向科技前沿沖鋒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哈工程將繼續緊貼強國強軍需要,讓黨旗飄揚在科研攻關的第一線。”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岩表示。
(記者 張士英 見習記者 胡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