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夢 技能報國
——2025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精彩紛呈

職業教育,能為學子們帶來什麼?
“進入學校后有段時間,我找不到真正感興趣的點,對前路有些迷茫。直到第一次走進實訓室,我才真正感受到技能的魅力和職業教育的力量。”四川省自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活動周日前啟動,學生代表楊瑞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剛入學時,他對自己所選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還是懵懵懂懂的。“原來覺得《電路基礎》上的電阻電容只是些符號,但當我將穩壓模塊焊在無人機上並助其穩穩起飛時,這個專業便在我心中扎了根。”經過理論學習和實訓淬煉,楊瑞奪得了2024年四川大學生未來飛行器挑戰大賽設計三等獎。
“頂級飛手要經歷200次炸機才能穩定懸停,0.01毫米的裝配誤差都可能在百米高空放大造成致命偏移。”楊瑞的這句話,令聽報告的學生徐浩然頗為感慨:“成功無捷徑。技能大師之路要持續磨煉,一步一個腳印走扎實。”
在剛剛閉幕的2025年職業教育活動周期間,教育部等九部門分別牽頭組織開展“職業教育大講堂”“職業教育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國工匠進校園”等14項全國性活動。此外,活動周還設計了80余項各行業全國性特色活動,並首次推出“主題活動日”,推動各地各部門合理安排不同宣傳主題,確保活動周期間天天有活動、精彩不斷線。
“工匠精神”是活動周的關鍵詞,今年的職教活動周,圍繞工匠精神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何亮點?
亮點一:榜樣帶動,播撒工匠精神的種子
“大國工匠進校園”一直是職教活動周的品牌活動。在全國汽車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職業教育活動周”系列主題活動環節,全國技術能手江海榮走進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年輕學子分享自己的學習與成長經歷。他講述了自己從“菜鳥”到專家的四個歷程:從被動學到創造知識,從單一技能到懂系統技術,從獨行俠到造梯者,從修汽車到搞發明。
“感動”,是該校汽車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2024級學生劉忠金的學習感受:“以前我總覺得工匠精神是個口號。今天聽完講座后才真正理解,能成為大國工匠,都是踏踏實實干出來的。”
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活動周系列活動之“勞模工匠進校園”宣講現場,全國勞動模范唐躍輝認真回答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學生關於職業規劃、技能提升、創新突破等方面的問題。學校智聯網絡汽車專業學生楊嚴皓在交流后說:“唐老師的一句話深深印在我腦海——‘技能成長必須靠苦練,在反復實踐中追求極致,以終身學習應對技術變革’。”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彭坤表示,通過活動周,進一步強化了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的動能,彰顯了年輕一代職教學子接力傳承工匠精神的蓬勃生機。
一些活動則將目光聚焦於優秀在校師生、技藝精湛的一線工匠身上,旨在“讓身邊工匠與青年學子共話匠心”。在江西省井岡山應用科技學校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上,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團體銅獎指導老師徐君分享了“堅守傳統和時代創新”的理念。在指導創作井岡山紅色主題文創作品的過程中,她一方面要求學生從線條的勾勒到色彩的調配、從構圖的設計到情感的表達,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將創新思維融入產品。徐珺說:“我希望學生們不僅要有手上功夫,也要把數字思維融入智能制造,既是‘守藝人’,又是‘創變者’。”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棟科表示:“傳承工匠精神,關鍵在於現身說法、言傳身教。本次活動周,很多勞動模范和工匠大師走進校園,值得點贊。”
亮點二:學習交流,搭建涵養工匠精神實踐載體
活動周期間,在雲南省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校園裡,學生們的巧妙創意、精湛技藝熠熠生輝。龍溫、趙學琴巧妙運用氣球與扎染元素,展現了服裝專業師生的智慧和創意﹔岩陸、彭世城以日常食材為載體,在精湛刀工的雕琢下,極具現代感與故事性的作品躍入眼帘……各式各樣獨具匠心的主題展台,得到參觀者的由衷稱贊。龍溫告訴記者:“看到自己熬夜一遍遍精修的作品被大家認可,自信心一下子起來了。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匠心’被尊重的自豪感。”
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樓曉東看來,職教活動周就是一個讓社會了解職業教育的窗口,一個各方學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為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撐和實踐載體。
以職業教育活動周作為工匠精神孵化器,可推動學生更為積極地錘煉技能。浙江省嘉興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現場,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展出了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打造的鋁制紅船筆筒、十二生肖印章等成果。學生周文霞在現場駐足良久:“原來數控技術能把金屬雕刻得比3D打印還精細!紅船上的窗櫺紋路和生肖印章的毛發細節纖毫畢現,這種將革命文化符號與精密制造結合的方式,讓我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參與體驗活動周后,張棟科表示,體驗活動不僅能激發大家對行業的興趣和熱愛,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技能在推動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工匠精神的感染力。
貴州省凱裡市第八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思怡在體驗中收獲了成長。她日前走進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參與“技能成才 強國有我——‘鑄三線魂·育軍工人·行報國志’”體驗職教魅力主題活動。她全身心參與發動機拆裝、智能網聯小車組裝與調試等項目,感受職業技能中蘊藏的工匠精神魅力。“原來汽車是由大大小小的零件組裝而成的!太奇妙了,長見識!”
亮點三:強化服務發展,引導師生踐行工匠精神
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職業教育面向行業產業,更要始終堅持實踐屬性。近年來,我國職教戰線一直在強化服務發展的價值取向——從注重辦學條件改善和自我循環發展的小邏輯,轉向更加注重服務產業發展、服務社會發展的大邏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杜雲英發現,現在的活動周越來越重視社會服務,引導師生在學習生活中踐行工匠精神。
職業院校師生們以活動周為契機,積極組建志願服務團隊,服務當地居民生活和社區建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組織護理、藥劑、藏醫等專業師生成立“健康守護隊”,赴希望小區開展愛心義診活動﹔畜禽生產技術專業23級學生赴瑪沁縣牧民家中開展牦牛義診……
該校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納更澤仁在格薩爾廣場義賣時說:“看著自己的手繪作品被牧民們捧在手心仔細端詳,突然讀懂了工匠精神中‘守藝’與‘傳心’的分量。每一幅手繪作品,從設計到彩繪都要反復打磨線條、比對色彩,正如老師說的‘匠心藏在你的指尖’。這次義賣讓我明白,工匠精神是用專注把傳統紋樣刻進現代生活。”
技能比武,一直是職教活動周踐行工匠精神的“保留節目”。
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信息商貿系以圖文混排、英語口語、珠算、圖形圖像處理、網店美工五大技能賽迎接職業教育活動周。在比賽現場,鍵盤聲和珠算聲交織碰撞,00后“准店主”比拼店鋪視覺效果,224名學子全身心投入融合傳統技藝與數字創新的“職教練兵場”……
該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楊毅宸對一個圖標反復修改,僅主圖配色就調整了10余版﹔商貿系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羅琪屏氣凝神,悉心勾勒圖形輪廓,以毫米精雕調試色彩平衡。羅琪在賽后對記者說:“今后,我會帶著這份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每一次創作都經得起放大鏡的審視。”
杜雲英認為,職業教育活動周依托技能展演、大師講堂、產教對話等多維載體,構建工匠精神立體化傳播體系,不僅通過沉浸式體驗喚醒公眾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價值認同,弘揚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更通過實踐與榜樣引領,為學生成為兼具精湛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記者 晉浩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