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細胞起源動物研究取得進展
心臟形成瞬間圖像被成功捕獲
2025年05月20日08:44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心臟形成瞬間圖像被成功捕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延時視頻,捕捉到活體小鼠胚胎心臟開始形成的瞬間,從而確定了心肌細胞的起源。這項突破性成果為理解先天性心臟缺陷的成因及開發新型療法提供了全新視角。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上。
胚胎發育的影像是利用一種名為“先進光片顯微鏡”的技術拍攝的。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追蹤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原腸胚的形成。在這一階段,胚胎開始形成不同的細胞系,並開始建立身體的基本軸線。
不久之后,心肌細胞會自行形成一個大管,並繼續分裂成多個部分,最終形成心肌壁和心肌腔。
研究人員利用熒光蛋白標記了心肌細胞,使其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在40小時內,他們每兩分鐘拍攝一次快照,顯示這些細胞正在移動、分裂並形成原始器官,從而觀察到第一批構成心臟的細胞在胚胎中出現的時間和位置。
研究人員發現,在原腸胚形成早期(小鼠胚胎發育約6天后),專門參與心臟發育的細胞迅速出現,並表現出高度有序的行為方式。這些細胞並非隨機移動,而是遵循特定的路徑。它們似乎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前往”的是心室還是心房。
這些發現表明,心臟並非由單一細胞群發育而來,而是由在原腸胚形成過程中,不同時間和位置出現的不同細胞群共同形成的。(記者張佳欣)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