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13年傳藝47個國家316名留學生,“洋教頭”崔秉珍——

用舞獅架起文化交流之橋(海客話中國)

陳毛應
2025年05月19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崔秉珍(左二)在向留學生傳授舞獅技藝。

  崔秉珍(前排左三)與學生。

  湖州師范學院舞獅團的留學生成員參加2025年浙江省第十八屆“夢行浙江”外國留學生中華才藝展演。
  本文配圖均由俞 虹攝

  走進位於浙江省的湖州師范學院體育館,隻見一頭頭色彩鮮艷的“獅子”踩著音樂鼓點,翻、滾、騰、躍,動作矯健洒脫。脫下獅披,發現舞獅的同學全是外國留學生。

  誰也想不到,這群留學生的舞獅教練崔秉珍,也是一名“洋教頭”。來自韓國的崔秉珍,每周二、周四晚,都會在校體育館三樓的訓練館,向學生傳授舞獅技巧。13年來,他利用課余時間對47個國家316名留學生傾囊相授。

  

  從小結緣武術

  中國舞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一種吉祥、喜慶的文化符號,其觀賞性、藝術性、競技性深受民眾喜愛,並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不同地域的舞獅在藝術造型與表演形式上形成了不同風格。大體而言,中國舞獅分“南獅”與“北獅”兩大流派,“南獅”講究意形和神似,動作靈活,通過不同步伐,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情景生動地表現出來。2006年,“南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於傳統舞蹈類。

  崔秉珍從小就在韓國學習傳統武術,他的師祖是中國山東人。因為對中國傳統武術有濃厚興趣,崔秉珍於2002年從韓國赴上海體育學院深造,后又在該校攻讀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

  崔秉珍讀博期間,上海體育學院成立舞獅藝術團,看到同學們把“南獅”喜、怒、哀、樂、動、靜、驚、疑8種形態展現得惟妙惟肖,崔秉珍被迷住了,加入藝術團,從此與“南獅”結下不解之緣。

  2010年,崔秉珍入職湖州師范學院,成為一名武術老師。2012年,湖州師范學院籌建舞獅團參加全國高校之間的友誼賽,崔秉珍自告奮勇當起了教練,一當就是13年。

  湖州師范學院舞獅團現有隊員38人,外國留學生居多,來自28個國家。學校舞獅團曾先后獲得浙江省舞龍舞獅錦標賽、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武術比賽第一名,在今年4月18日浙江省舉辦的2025年外國留學生中華才藝展演中,他的“洋弟子”用出色表演贏得眾多好評。

  精心傳授技巧

  每年,舞獅團都會有一批學生因畢業離團,同時也會有一批新生懷著對舞獅的興趣加入。

  每當排練,偌大的訓練館連過道、門口、走廊都擠滿了人,同學們紛紛舉起相機、手機,將鏡頭對准訓練館中央。

  “喜歡就是最好的理由,興趣就是最好的動力,舞獅既要有武術功底,又要有藝術表現力。”崔秉珍說,他想搭一座橋梁,讓人們看到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有多美,讓更多外國人愛上並學習中國舞獅。

  別看獅舞翻、滾、騰、躍輕盈靈敏,真想舞好,需要長年累月練習,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向來自不同國家、說不同語言和有不同功底的洋學生傳授舞獅藝術,同樣絕非易事。

  舞獅通常是雙人表演,獅頭、獅尾各一人。“坐頭”是舞獅表演中的經典動作,獅頭演員坐在獅尾演員肩部或頭部完成高位動作,體現獅子的威猛與靈動。

  “記住配合、平衡、力量三大要領,獅尾演員扎穩馬步,雙腳與肩同寬,重心下沉,腰背挺直,雙臂微屈握住獅頭演員腰帶,獅頭演員雙手握緊獅頭內架,保持獅口開合自然,視線通過獅口觀察前方,起跳前與獅尾口令示意,確保同步……”動作要領、核心技巧、常見錯誤、安全事項,崔秉珍講得細致。

  有的學生對動作名詞悟不透,崔秉珍就親自示范,有時教會一個標准動作,需要上百次的講解。

  學舞獅,最難的是堅持,最辛苦的是體能訓練。在崔秉珍看來,作為一個獅舞人,無論是獅形獅貌,還是力量、膽識、心理素質、默契度,都要以一流狀態呈現。

  每周兩晚、每次兩個半小時的訓練,崔秉珍常常講得口干舌燥,教得汗流浹背,但他樂此不疲。

  “我的目標是,既教出‘高徒’,又教出‘師父’,在留學生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中國舞獅在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傳承中,煥發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崔秉珍說。

  帶動文化傳播

  來自俄羅斯的女同學沙河,現是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教育系的大四學生。自2017年開始,每到周二、周四晚上,沙河都會來到排練館,雷打不動。憑借刻苦訓練,沙河如今已是隊裡有名的“獅頭”,也是每次參賽的主角。

  系上腰帶,頂著獅頭,披著獅披,颯爽英姿的沙河,在獅尾隊員的配合下,能夠嫻熟地做出一連串騰、挪、閃、扑、回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眨眼”“舔身”“抖毛”“吐球”等動作也是憨態可掬,栩栩如生。

  國際教育學院的輔導員鈕約,每次訓練時負責錄制視頻和現場直播,視頻可以幫助隊員揣摩正確的動作,而直播則能讓不同國家的家長看到子女的訓練實況。

  每次沙河上場訓練,家中一片歡騰,媽媽、奶奶還有阿姨,看得全神貫注。當沙河做出高難度動作后,家人們更是歡呼聲不斷。

  “媽,我准備上場了……”來自喀麥隆的朱貝兒今年加入舞獅團,盡管有7小時時差,每次訓練時,朱貝兒家人都會將手機直播畫面轉接至電視機,家人的鼓勁加油讓他開心不已。

  19歲的杰米來自阿塞拜疆,身材魁梧,反應靈敏,現已掌握舞獅基本技巧,練得有模有樣。“我要探索中國舞獅的奧秘,讓舞獅‘圈粉’更多家鄉人……”杰米說。

  截至目前,崔秉珍已累計向594名中外學生傳授舞獅藝術。這名“洋教頭”,在傳播傳統舞獅文化的同時,也在書寫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文化交流故事。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