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
暢通人才招引的現代“驛路”

發展之要,人才為先。如何以產才融合的“奔涌活力”托舉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后勁”?
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錨定“聚焦江蘇綠心,加快中部崛起”目標定位,通過實施人才強鏈行動,圍繞優勢和主導產業,精准匹配“首席專家”“特聘導師”,輔以部門業務科室和“優青聯絡員”,發揮人才驅動作用。
“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是為了更好地創新。”5月15日,高郵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韓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高郵在人才資源富集區域已建成秦郵人才“長安驛”“珞珈驛”“津門驛”等六大引才“驛站”,暢通人才招引的現代“驛路”。
構建全方位引才格局
近年來,高郵聚力打造新時代區域創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加快構建“鋪天蓋地”的全方位引才格局。
“我們緊扣產業鏈發展趨勢,全員上陣摸需求、全域統籌拓渠道、全局視角配資源,需求側與供給側兩頭發力,讓人才要素精准服務發展。我們還建立了‘人才問診月月訪’制度,圍繞企業產品改良、技術改進、創新改革,深入摸排‘需求清單’。”韓峰說。2024年,高郵共梳理企業人才需求125項、技術需求82項,由人才專員“秒上傳”,人才專班“精篩選”,科技鎮長團“准投送”,幫助企業盡快找到“對的人”。
面對人才“大戰”,高郵不斷創新“打法”。以科創載體集聚人才,是高郵人才工作的特色之一。高郵聚焦儲能(氫能)、智慧照明和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出台重大引才專項政策,高標准、高水平打造雙創生態圈。
“我們攜手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才攻關聯合體,推動頂尖人才參與光儲充、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產業技術攻關。同時,我們通過連續舉辦高郵市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來自國內外的近千名高層次人才報名參賽,先后落地各類人才科技成果40余項。”高郵市科技局局長曹勇說。
曹勇介紹,高郵還聯合江南大學建成生命健康公共服務中心,打破技術瓶頸、破解產業共性難題。截至目前,此次合作已實現成果轉化20項、專利轉讓8件,引進企業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8名。
打造環境留住人才
高郵如何留住人才?“吸引集聚高質量、高素質人才,既靠政策、更靠服務,既要有真金白銀、更要有真情實意。”韓峰說。
高郵為人才量身定制創業服務,提供“人才急需、企業渴求”的金融支持,強化“連線成片、服務完善”的安居保障,打造高品質人才生態。此外,高郵還不斷完善重點人才“三包一”服務機制,由組織、人社部門及企業組成三人專班,促進產才高頻對接、高效融入、高度合作。
“我們根據人才發展階段需求,量身定制扶助政策。創業起步期,幫助申請專利、申報高企、兌現獎補,為19名高層次人才爭取天使夢想基金1.2億元﹔發展關鍵期,加強銀企對接,主動提供‘人才貸’‘人才投’等金融產品﹔轉型攻堅期,人才產業基金定向助力‘爬坡’‘過坎’,每年均為各類人才企業爭取投融資資金近億元。”曹勇說。
“下一步,我們將放大科技人才驅動疊加效應,高水平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國有人力資源公司等,扎實推進‘新高郵人’服務十大行動,解決人才學習、休閑、出行等‘生活瑣事’,辦好子女入學、配偶隨遷、保健就醫等‘關鍵小事’,讓人才來了安心稱心,推動高郵高質量發展。”韓峰表示。(柳 鑫 孫嘉隆 實習記者 夏天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