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時分跳畬舞

初夏時節,草木葳蕤,江西省鷹潭市貴溪樟坪民族學校校園內,陽光透過樹葉洒下斑駁光影,處處洋溢著活力。上午9點40分,隨著學校課間操鈴聲響起,操場上,30多名學生在教師聶易紅的指導下,伴著清脆的竹竿敲擊聲,分組跳起了獨具特色的畬族竹竿舞。
畬族竹竿舞也稱“打竹舞”,是以竹竿為道具、以節奏為核心的集體舞蹈。表演時,多人分列兩側,手持竹竿按特定韻律開合敲擊。舞者隨竹竿的起伏跳躍穿梭,動作剛柔並濟,既有鏗鏘的踏地聲,又有靈動的騰躍姿態,兼體育的健身之效與舞蹈的韻律之美。
“聽到‘開’的瞬間,右腳要快速點進竹竿縫隙,並立刻收回。反復練習后,按照節奏,左右腳交替進出,像輕盈的鹿跳過溪流……”聶易紅耐心指導,學生們專注學習,每一個動作都力求精准。隨著節拍愈發緊湊,舞步愈發整齊,操場上的氣氛也愈發熱烈。
畬韻悠長擊竹韻。近年來,樟坪民族學校把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納入教學大綱,創新形式,推進民族體育進校園,將竹竿舞、高腳、板鞋、蹴球等民族體育項目與大課間、體育課相結合,融入日常教學中,既鍛煉了學生體質,又弘揚了民族文化。“這些特色體育項目不僅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的刻板印象,還讓學生在歡樂與汗水裡,真正愛上了鍛煉。”樟坪民族學校校長許智宏說,學生多次受邀走出大山,參加市、縣、鄉組織的“三月三”“村晚”等活動,赴城區學校開展民族團結交流,展示了畬鄉孩子們的風採。
一場竹竿舞,通常需16至20人,分列兩組,一組持竹竿擊地開合,一組隨節奏進退跳躍,動作講究踩點、騰挪、錯步,包含開合陣、交叉陣、連環陣等幾種經典陣形。聶易紅說:“我們把每個動作進行分解,讓孩子們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
“畬族文化傳承激發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樟坪畬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說,將持續推進民族體育進校園行動,讓更多孩子在學習中感受民族體育的魅力。
(記者 胡曉軍 李玉蘭 王 洋 通訊員 嚴米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