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西部,在廣闊天地書寫火熱青春
——東部高校積極引導切實服務畢業生建功西部

“西部是一片廣闊天地!那裡需要我們踴躍投身,也為我們提供了成就事業、發揮價值的人生舞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環境工程專業2025屆畢業生李碩陽近日簽約新疆有色金屬集團,西部日新月異的發展圖景、火熱的建設氛圍令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在大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和李碩陽一樣,越來越多東部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個就業季,眾多東部高校積極引導切實服務畢業生建功西部,“俊才西部棲”漸成風尚。
西部就業人數持續上升
近年來,西部地區在“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推動下發展迅速,就業市場逐步拓寬,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5屆碩士畢業生陳爽選擇簽約貴州風雷航空軍械有限公司,從事航空裝備研發。他坦言:“雖然也有其他就業選擇,但‘回家鄉’的情懷讓我義無反顧。這些年來,貴州方方面面的發展讓我倍感自豪!現在到了能回饋家鄉的時候,個人力量雖有限,但我願為家鄉航空工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光和熱。”
該校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楊杰告訴記者,學校目前已有400余名2025屆畢業生與西部國防單位、科研院所等用人單位簽約,碩博研究生高層次人才前往西部就業比例逐年攀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新風向業已形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到西部就業”已成為不少大學生的人生選擇:同濟大學近年來每年有超過300名畢業生奔赴西部,累計向新疆、西藏等12個省區市輸送畢業生逾2000人﹔中國政法大學自2019年以來共有1559名畢業生扎根西部,本科生468人、研究生1091人﹔西南政法大學近三年有超六成畢業生到西部基層治理一線,實現“輸送一人、扎根一方、帶動一片”的育人效果……
加強引導、搭建橋梁,學校托舉尤為重要
“研究發現,那些關注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關注自身為社會發展創造價值的畢業生赴西部就業的意願更為強烈。因此,學校加強畢業生的就業引導尤為重要。”採訪中,有專家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安朔介紹,學校通過就業指導公益課、西部就業創業校友分享等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大學生將個人職業目標融入國家社會發展需求,樹立扎根西部基層、不懼艱苦奮斗的遠大職業理想。
楊杰告訴記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充分發揮行業特色和校友資源優勢,秉承並發揚“航空報國、貢獻國防”的辦學傳統,將三航(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擇業觀融入就業育人各環節。通過課程教學、生涯發展咨詢、專題講座、職業素質訓練營等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中﹔常態化開展“鳳回巢校友說”“軍工大講堂”“我在基層創事業”“畢業生職場說”等就業育人主題教育,邀請西部地區校友、基層優秀代表分享成長經歷,激發學生到西部建功立業的熱情。同時,同步推進“西部計劃”品牌建設,通過選調生政策宣講、公務員招考指導、西部計劃出征儀式等特色活動,激勵畢業生投身西部基層建功立業。
在這樣的大環境熏陶下,和陳爽一樣,很多來自西部的畢業生產生了回鄉就業的強烈意願。為了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探索信息化賦能就業工作新路徑,打造供需智能匹配、信息精准推送的“一站式”線上服務平台,實現供需雙方精准匹配,促進“智慧就業”。得益於此,一批畢業生在家鄉找到了“夢想起航處”,順利回生源地就業。
走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是人生中的全新階段。怎樣幫助畢業生盡快度過“磨合期”,在西部安下心、扎下根?
“要努力消除學生對西部的陌生感、隔閡感甚至畏懼感。”安朔觀察到,一些學生對西部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抱有一種“去了就是吃苦,談不上個人成長”的心態。“實際上,在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等政策作用下,西部早已擺脫貧困,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民生條件均顯著改善,充滿欣欣向榮的發展活力。高校就業指導要做好這方面的宣介工作,生動展現西部發展的戰略機遇。”
為彌合學生對西部的認知與體驗斷層,中國政法大學自2021年以來積極推進暑期基層實習實踐,先后組織學生赴雲南、寧夏、內蒙古等地,實地了解當地的發展條件和民生訴求、親身體驗西部基層工作場景,讓學生看到一個真實的西部,避免“信息濾鏡”導致的認知偏差,同時,在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干、堅定意志。
“學校加大西部地區‘訪企拓崗’力度,開展西部基層就業招錄政策宣講會,聯合西部省份用人單位舉辦專場招聘會,舉辦‘啟航法大’畢業生基層就業訓練營,開展西部基層就業畢業生歡送會……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提升同學們的西部基層就業能力,幫助赴西部基層就業畢業生盡早了解基層工作實際情況,實現角色轉換。對那些赴西部就業的學子,學校也提供持續性支持,如每年對赴西部基層工作的畢業生開展獎勵表彰專項行動,宣傳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並給予現金獎勵等措施,提升學生赴西部基層工作的榮譽感和幸福感。”安朔一一歷數。
期待西部就業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
為更好地服務畢業生赴西部就業,東部高校、政府部門正加緊完善配套政策,致力於形成從校園到基層、從選拔到服務的全鏈條支持體系。
“同學們應該看到,黨和國家一直在為青年投身西部創造良好條件、予以政策傾斜。比如,對在西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發放社會保險和崗位‘雙補貼’﹔對履行服務期限的畢業生實施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持續實施西部計劃志願、‘三支一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四大基層項目,為有志於投身西部基層建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平台。”安朔表示。
楊杰告訴記者,學校將以“招生—就業”聯動為抓手,持續推進畢業生西部就業。如科學合理設置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計劃,加大西部地區招生宣傳力度,吸引更多該地區考生報考南航,深化“從西部來、到西部去”雙向聯動機制,為輸送畢業生奠定堅實基礎。“下一步,學校還將持續發揮國防特色學科優勢,深化與西部重點單位的產學研合作,優化‘招生—培養—就業’協同機制,為西部地點輸送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質人才。”
天津市教育兩委學生思想教育與管理處處長楊明建議,可將“西部歷練”納入高校教育必修環節,要求畢業生至少擁有半年基層實踐經歷,並在公務員招錄、職稱評定中對西部服務經歷予以優先考慮,形成制度性激勵。他還強調了“扶志”的重要性:通過教育讓更多西部孩子走出家鄉學習深造,再回鄉建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記者 楊 颯 通訊員 楊悅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