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以賽為媒 盡顯文化交流風採

“漢語橋”作為中文教育領域的知名品牌,憑借其獨特的賽制體系及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構建了系統化、分眾化、媒體化的中文比賽框架,累計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教學質量與學習成果的平台。
“漢語橋”比賽特色鮮明,不僅考察漢字書寫、語言表達和文學素養,還注重對文化理解的深度挖掘和展現。賽事設計巧妙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如“漢字九宮格”環節,既考驗選手的中文基礎知識,如漢字筆畫順序,四字成語運用等,又激發其思維敏捷性和創意能力﹔他們需在短時間內完成規定命題,這既是對其漢字掌握程度的測驗,也是對其應變能力的鍛煉。而“我與漢語的故事”Vlog創作,則讓選手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與中文的不解之緣,展現跨文化交流的情感與溫度。
同時,選手們還通過融入京劇、相聲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以及直播帶貨、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現代生活方式,在賽場上親身體驗並展示中華文化的空間和中文世界的內涵以及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等。
“漢語橋”競賽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文化、藝術、科技、傳媒等多個領域,既激發參賽者鑽研中文的熱情和興趣,也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選手們在比賽中展示了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才藝和創造力、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傳播能力。這些展示不僅讓參賽者得到全面鍛煉和提升,也讓國內外受眾領略到中文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漢語橋”比賽的國際化特征尤為突出。選手們涵蓋了不同年齡段,從大學生到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有機會在這個國際舞台上展示個人風採。選手普遍反映參賽后中文水平顯著提高。例如,西班牙選手光潔稱半年的比賽是“快速成長的機會”。連接學段的辦賽方式,不僅豐富了“漢語橋”賽事內容,也促進了不同年齡段選手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跨越山海,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選手因熱愛中文而相聚相知,他們在比賽中相互切磋,增進了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及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漢語橋”比賽還積極擁抱數字技術,探索語言能力評估體系的新變革。如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相關機構合作,在比賽中應用先進技術突破地域限制,推出了“5G雲賽場”“線上虛擬觀眾”等創新舉措。這些活動鼓舞更多中文學習者能夠參賽,也吸引了全球網友參與互動。
未來,舉辦方應繼續借助科技力量,完善更加全面、客觀的評估體系,探索將情感認知、文明解讀、文化傳承等深層次能力納入中文人才選拔與培養范疇,以進一步提升比賽的專業性與權威性。
面向世界和未來,“漢語橋”不僅是各國青少年展示才華、彼此學習借鑒的平台,更是連接不同文化、促進世界和平、推動人類文明對話的橋梁和紐帶。
(作者系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