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教育部:小學階段禁止學生獨自使用開放式內容生成功能

2025年05月12日15:3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以下簡稱《通識教育指南》)和《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簡稱《使用指南》)。其中要求:小學階段禁止學生獨自使用開放式內容生成功能,教師可在課內適當使用輔助教學﹔初中階段可適度探索生成內容的邏輯性分析﹔高中階段允許結合技術原理開展探究性學習。

《通識教育指南》指出,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通過構建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教育體系,旨在培養學生適應智能社會的核心素養。小學階段注重興趣培養與基礎認知,初中階段強化技術原理與基礎應用,高中階段注重系統思維與創新實踐,通過知識、技能、思維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培育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素養。

《使用指南》明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三大類核心應用場景,分別為促進學生成長、輔助教師教學、支撐教育管理。具體包括:支持個性化學習、提供互動式探究、強化深度閱讀體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支持無障礙使用、賦能課堂互動、精准課后輔導、協同教學評價、校務智能化、建立智能數據庫等。

為防范學生因過度依賴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獨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從制度規范、教學引導與角色定位等維度建立系統性防范機制。一方面,明確禁止學生直接復制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作為作業或考試答案,並限制在創造性任務中濫用人工智能,從源頭上杜絕 “代勞式” 使用行為。另一方面,強化教師的引導職責,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通過組織學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邏輯缺陷、價值傾向及文化偏差,培養學生對技術輸出內容的質疑精神與甄別能力,切實提升信息處理的自主性。

此外,《使用指南》進一步明確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場景中的輔助定位,強調其應用邊界,始終堅守師生互動在知識傳授、思維培養中的核心地位,確保技術賦能與教育本質有機統一,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為切實保障學生隱私與數據安全,《使用指南》明確要求,嚴禁師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時輸入考試試題、個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數據,從源頭上杜絕隱私泄露風險﹔各中小學校需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白名單” 制度,經嚴格審核評估,僅允許符合教育場景需求且數據安全合規的工具進入校園使用。(孫競、實習生鄭爽)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