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根紗線”連起五位院士

——福建省科協創新“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機制

2025年04月10日08:2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根紗線”連起五位院士

一根細細的紗線,一頭連著福建首個規模超萬億元的紡織鞋服產業﹔另一頭牽動5位院士的心,帶動多項高性能紡織面料技術取得突破,為國內一家錦綸龍頭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新增產值逾10億元……

在不久前召開的福建省科協十屆二次全委會上,記者了解到,入駐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服務站(以下簡稱“學會服務站”),已從服務單個企業擴展為輻射全行業的紡織功能新材料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

目前,該研究院匯聚了50多位院士專家資源,開展協同攻關,成為福建省科協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探索“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機制,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破解人才引培難題

隨著綠色纖維、智能纖維等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抗菌防晒、冰感涼爽等功能性產品成為紡織產業新增長點。產業轉型升級急需高端人才支撐,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是關鍵。

“我們發揮科協組織學科齊全、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等獨特優勢,省、市、縣(區)三級科協組織歷經4年,積極推動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福州新區管委會、永榮錦江公司,在學會服務站的基礎上共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功能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福建省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丁紅萍說,依托這一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探索破解“高精尖缺”人才引培難題,引導其發揮區域性研發中心的帶動作用,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紡織行業發展。

該研究院負責人蔡濤介紹,在福建省科協的推動下,研究院面向龍頭企業永榮錦江公司低碳化、數智化、高端化三大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導入國家紡織產業開發中心、大連工業大學等機構的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組建“永榮股份錦綸產品開發技術創新聯盟”,構建龍頭企業主導、高校院所支撐、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加快纖維源頭創新,推動面料性能升級。

針對“錦綸高端紡絲油劑”等關鍵輔料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永榮錦江公司聯合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共同申報、實施“科創中國”高技術纖維與現代紡織產業科技服務團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擔任團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擔任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等5位院士領銜組織攻關。

同時,聚焦永榮錦江公司高分子材料、紡織工程等領域人才需求,該研究院從供給和需求雙向發力,通過定向培養、專業培訓等,創新人才評價激勵制度和服務保障體系,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校企深度協同”的“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機制,成功引進穆相君、葛睿、陳偉等5位博士,助力企業科研團隊建設。其中,陳偉獲評為“福建省高層次人才C類”,穆相君、葛睿被授予“福州市高層次人才(E類)”稱號。

構建人才“雁陣”格局

福建鼎旸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薛永祺院士專家工作站,加快攻關低空遙感飛行安全保障系統等關鍵技術﹔福建省智聯雲供應鏈科技經濟融合服務平台依托福建理工大學,聯合省內37家企事業單位創新人才,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下一代跨境電商產業……

目前,福建省科協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聚焦數字、海洋等“四大經濟”和支柱、新興產業人才緊缺需求,積極打造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經濟融合服務平台、學會服務站、博士創新站、科技小院等創新人才集聚平台,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銜接、富有福建特色的人才“雁陣”格局。

如以“院士專家八閩行”、重大戰略咨詢項目研究為抓手,福建省科協推動建設4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組織378人次院士開展6批69個戰略咨詢項目研究,組織178位院士對接364項企業技術需求。其中,聯合福州市政府舉辦第二十四屆省科協年會,推動院士專家與企業簽約121項合作項目,合作金額近4億元。

福建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游建勝表示:“福建省科協將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科協工作部署,持續推進‘引才聚才用才育才’機制創新,加大科技人才培育舉薦、表彰激勵等力度,吸引和集聚國內外院士專家來閩開展服務,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成一批協同攻關項目落地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匯聚智慧力量。”(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吳海雲 陳 晨)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