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湖泊 水生植被擴張將增加甲烷排放
2025年04月09日08:40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湖泊 水生植被擴張將增加甲烷排放
記者4月7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侯雪姣課題組首次系統揭示了北半球中高緯度湖泊水生植被的時空分布格局及動態變化特征,發現水生植被對湖泊甲烷的排放量有重要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湖泊水生植被的擴張將增加甲烷的排放。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上。
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北緯40°以北)湖泊面積佔全球湖泊總面積的62.5%。這些湖泊會通過擴散、冒泡和水生植物組織運輸等方式釋放甲烷,是全球湖泊甲烷排放的重要貢獻源。
“現有湖泊甲烷排放估算的研究主要基於開闊水域的觀測,而水生植被等關鍵因素的長期貢獻被低估。”侯雪姣介紹,目前北半球中高緯度絕大多數湖泊的水生植被的時空分布仍缺乏系統性數據,嚴重制約水生植被對湖泊甲烷排放影響的評估。此外,已知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陸地植被的覆蓋范圍和綠度因全球變暖顯著增加,但水生植被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模式仍不清楚。
為系統了解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湖泊水生植被的分布變化和關鍵影響因素,侯雪姣課題組利用Landsat衛星遙感數據,構建了從1984年至2021年共274萬個湖泊的水生植被分布數據集,為科學評估湖泊甲烷排放量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論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劉金英說,研究凸顯了水生植被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響應的復雜性,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北半球中高緯度湖泊生態系統的演變。
“未來,隨著高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展和湖泊甲烷排放實測數據的積累,水生植被對湖泊甲烷排放的影響將得到更加准確的評估。”侯雪姣說,水生植被的擴張或同時增加湖泊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從而部分抵消增加的甲烷排放。(記者龍躍梅 通訊員朱嘉豪)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