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您的聲音》走進首都“大思政課”

以北京“接訴即辦”改革實踐為主題的紀錄電影《您的聲音》自2月18日公映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啟動當日,“光影看首都:電影中的‘大思政課’”首講活動舉行。北京市有關方面邀請《您的聲音》創作團隊、高校教師以及學生代表分享影片的“台前幕后”,為來自33所在京高校的學生代表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
《您的聲音》導演徐潔勤向在場大學生坦言,作為北京市民,自己曾經多次撥打12345熱線電話反映訴求,並得到有效解決。可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徐潔勤對北京“接訴即辦”的工作流程卻並不熟悉。
“紀錄電影必須客觀真實呈現,才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徐潔勤表示,在兩個多月的調研中,《您的聲音》主創團隊走訪了100多位與“接訴即辦”相關的一線工作人員,通過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感受北京市民熱線的溫度。
“初入職場,每個人都是‘小白’。大家看電影裡,我徒弟不知道什麼是‘手檢儀’,我當年入職的時候,連什麼是‘ETC’都不知道。”北京12345資深話務班長劉緩說。
“很多時候,我們的話務員吃住在現場,工位旁就是行軍床。”支持劉緩日夜堅守的精神動力,正是群眾打來的一通通電話,“每一次連線,我都會全力以赴為大家提供幫助。”
在北京“接訴即辦”機制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高校等社會智力資源越來越多參與到城市治理之中。現場,北京建筑大學“人民城市”大思政課負責人魏楚元給在場同學們講了個生動故事——
2024年,家住達園鏡胡同的劉女士以家門口雜物堆砌、影響出行為訴求,撥打12345熱線求助時,恰逢北京建筑大學青年教師、天橋地區責任規劃師甘振坤和同學們一起到社區工作。在甘振坤團隊的協助下,社區通過增設花架、認領花盆的方式,打造了胡同微花園,幫助劉女士解決了困擾。
“甘振坤團隊的實踐,是北京建筑大學‘人民城市’大思政課程的縮影。”魏楚元告訴記者,該校責任規劃師團隊僅在西城區天橋地區就完成了21處胡同環境小微更新項目,這些生動實踐成了讓學生們親身感悟首都“人民城市”理念的天然教材。
“光影看首都:電影中的‘大思政課’”系列活動,是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藝行”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的有力探索。據悉,北京將進一步支持青年學子多走出校園,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知識、強本領,依托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影視文藝精品,開發更多帶露珠、接地氣的思政“金課”。
(記者 董城 牛夢笛 通訊員 李嘉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