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大山裡的閱讀寫作課

2025年03月07日08:48 | 來源:“人民網+”客戶端
小字號

“老師,沙和尚的擔子裡挑的是什麼?”“擔子裝著師徒四人的行囊,比如八戒從高老庄帶的衣裳……還有取經路上的酸甜苦辣!”

在河北平山縣北冶中學商務印書館鄉村閱讀中心,孩子們踴躍提問,我戴上孫悟空的面具,賣起了關子。

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幫扶隊的一員,我來到北冶鄉。課堂上,我常扮成各種角色,將經典名著化作鮮活故事,引導大山裡的孩子愛上閱讀和寫作。

初來乍到時,師生之間難免面生。我想與孩子盡快熟悉起來,於是利用課余時間帶著他們一塊兒在操場試飛無人機。后來,有學生在作文裡寫道:“原來山外的世界,可以這樣近在眼前。”

而在燈下批改周記,裡面也常常埋藏著驚喜:有的寫道“老師帶來的無人機像是一雙可以翻越大山的眼睛,托起它的感覺,就像讓夢想在手掌上起飛一樣”﹔有的則把戶外活動的山色記在心裡,將秋日山林比作“火紅披肩綴著綠墨,翠色穿林過溪流入雲際”……字字句句,有聲有色,皆是童真與活力的迸發。

最打動人的,是一沓“樹葉信”。

一天自習課后,六年級學生緱文呈追出教室,塞給我一摞五彩樹葉,走廊燈光下辨讀:“感謝您教給我們知識”“我很喜歡您的教學方式,您用生動的語言將我的思緒帶到其中”“想在下雪時跟您打一場雪仗、一起堆雪人”……一片片樹葉上的稚嫩字跡,寫滿了孩子們純真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憧憬。

廣袤田野,無論是四季更迭的美麗景色,還是生機勃勃的勞作身影,處處都是寫作的素材。上閱讀寫作課時,我總在琢磨:如何讓這山水化作孩子們筆尖流淌的文字呢?

課堂上,我以人民教育家於漪的《往事依依》舉例:“好文章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非搔首弄姿、惺惺作態、凌空蹈虛。”又借作家劉亮程的話啟發學生:“文字到達一根木頭時,木頭有靈。到達一片樹葉時,樹葉有靈。文字所到之處,世界靈光閃閃。”閱讀是喚醒孩子們的寫作悟性最有效的方式。第二周的周記中,果然就有了這樣的句子:“晨霧裹著炊煙,把山村泡成一杯熱茶,太陽一抿,就化了”……

夜深了,學校宿舍樓的燈光漸次熄滅。路過閱讀中心,門上的對聯又吸引了我的目光:“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鄉村教師就像是點燈人,一盞盞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照亮的不只是課本,更是孩子們眼裡永不熄滅的光。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責編:耿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