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專家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之二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在部署教育強國建設重點任務時指出,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洪法表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意義重大而深遠。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則是建設教育強國的豐富內涵之一。“職業教育肩負著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任。職教戰線應當充分認識《綱要》的政策內涵和要求,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先行者、引領者。”王洪法強調。
多措並舉提升職業教育關鍵辦學能力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此次《綱要》則指出“全面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永亮分析,回顧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歷程,是一個由構建到完善再到基本成型的過程,更是一個由單一到綜合、由低層次到高質量的內涵遞進過程。“這次《綱要》的發布,是從‘高質量’的視角對‘體系’建設的一次新界定、新部署、新提升。”劉永亮說。
《綱要》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四個方面的任務。劉永亮認為,其中的兩個關鍵詞是“兩加快”“兩加大”,即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加大產業、財政、金融、就業等政策支持,新增教育經費加大對職業教育支持。
劉永亮表示,職業教育在辦學條件、經費投入方面確實還存在短板,《綱要》直面問題,規劃了切實有效的舉措,也明晰了產教融合、職普融通的特色發展之路。他認為,這是實現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推進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落實地方政府統籌發展職業教育主體責任,推動有條件地區將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下沉到市縣。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院長王偉說,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將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地方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將使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師資水平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辦學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王偉表示。
王洪法指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關鍵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緊扣關鍵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開展改革,建立職業教育服務貢獻度提升機制。他還建議,應鼓勵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下沉市縣開設分校(校區)、建立產業學院等方式,開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助力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發展之道
《綱要》指出,穩步擴大職業本科學校數量和招生規模,建設一批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
“我們可以判斷,今后五年內職業本科學校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技能型大學的研究也要逐步提上日程。”王偉強調。
王偉認為,技能型大學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研究型、應用型高校形成分類發展、協同作戰的關系。這種分類不僅有助於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還對推動職普融通、產業升級和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關鍵作用。
但綜合來看,技能型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和加強,技能型大學的發展仍存在“重研究、輕技能”的情況。王偉分析,目前對該類型大學發展的頂層設計還不充分,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發展平台搭建不足,社會整體認可度還有待提高。
截至目前,教育部批准設置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達51所,不過,全國尚未形成成熟的辦學模式。職業本科與應用型本科如何區別,與高職專科如何區別﹔職業本科專業設置如何對標,人才培養如何定位……這些都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當前,學校正以設置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為契機,全力做好職業本科教育各項工作,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水平技能型大學發展模式和路徑。”王偉透露。
為支撐教育強國建設,職業教育還需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王洪法建議,應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推動職業院校教師真下企業、真去實踐,大力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建立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的教師評價機制,加大教學質量在教師評聘中的權重,扭轉“重顯性指標,輕服務貢獻”等傾向,建立長周期積累評價機制。(記者 張蓋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