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他們為何深受學生喜愛(教育時評)

吳 月
2025年01月19日05: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歲末年初,不少學校公布了學生評選的年度“最喜愛的老師”。清華大學2025年新年晚會上,學生為“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獲獎者獻花,每位老師都由學生投票選出。鄭州大學也於近日為“我最喜愛的老師”頒獎,經網絡投票、學生評審等環節,評出“良師益友獎”“網絡人氣獎”等獎項。

  細細看看獲獎名單,一些老師的學術名望、科研成果不見得最突出,職稱職務也並不算高。那,他們為何深受學生喜愛?

  不難發現,關愛學生、關注教學,是這些老師的共同點。

  他們中,有的青年教師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主動擔任班主任,時常與同學們談心﹔有的教師經常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學相長﹔有的教師精研教學方法,課上課下循循善誘、悉心指導……一件件小事,成為師生情誼的紐帶。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是好老師的普遍特點,也是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品質。

  有人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前提,學問的傳授、價值的塑造、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高質量的師生互動。於學生而言,“親其師”有助於“信其道”。於教師而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走近學生,方能讀懂學生、影響學生。

  特別是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在變、教學方式在變,師生交流也面臨與以往不同的挑戰。當前,慕課、AI助教等教學手段應用更加廣泛,一些教師在講台上講授的時間相對減少﹔一些同學更習慣網上溝通,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怎樣更好地了解學生、引導學生,是教育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當線上交流更加便捷,面對面的溝通更顯珍貴﹔信息獲取的渠道愈是多元,價值引領愈顯重要﹔當知識學習不再繁難,情感交流的意義更加凸顯。

  促進師生交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拓寬師生溝通的渠道,豐富師生交流的載體。許多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都有自己的“錦囊”,班級日志、書信、郵件都是常用的手段。獲評2024年全國“最美教師”的江蘇昆山市葛江中學教師於潔,每天寫“於老師日記”、每天批閱學生的日記,多年下來寫就40多萬字的“心靈信札”,為學生解開成長中的困惑﹔同濟大學師生夜話活動定期開展,宿舍樓設有“駐樓導師工作站”,學生穿過幾間宿舍便可與老師夜聊﹔還有的學校開展“校長有約”“校長午餐會”等,學生與校長邊吃邊聊、暢所欲言……這些正是為促進師生交流作出的努力。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的真情付出,需要學生的積極互動,同時也需要制度保障。面對當前一些教師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更應著力優化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此外,學校搭建平台,提供經費、場地等方面的支持,也有助於豐富師生交流的形式。

  評選學生“最喜愛的老師”,為老師提供了讀懂學生需求、回望職業初心的契機。有獲獎老師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其中有學生的認可,也有學生的期待。期待心與心的距離更近,期待彼此的理解更深。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9日 06 版)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