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張同作:踏遍三江之源 守護“高原精靈”

2025年01月13日08:2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張同作:踏遍三江之源 守護“高原精靈”

張同作在辦公室查閱文獻。 本報記者 張蘊攝

張同作在辦公室查閱文獻。 記者 張蘊攝

2025年伊始,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青海省動物生態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同作帶領團隊,對藏羚羊、普氏原羚等6種青藏高原特有食草動物開展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調查。

過去20多年,張同作主要從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研究工作,研究對象是馳騁在三江源的野生動物,並帶領團隊守護被譽為“高原精靈”的藏羚羊。

2024年,張同作團隊成功組裝藏羚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獲學界關注。前不久,他憑借突出貢獻獲得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在鳥島記錄“小生靈”

1998年,張同作從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畢業。之后,他便來到青海,入職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最初主要的工作地點是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青海湖鳥島。

鳥島,因島上棲息著數以萬計的候鳥得名。那裡鋪天蓋地的鸕鹚、漁鷗、赤麻鴨,讓初出茅廬的張同作非常震撼。

“十幾萬隻鳥在鳥島棲息。一旦受到驚擾,成千上萬隻鳥瞬間飛起,場面非常壯觀。”張同作回憶,“那時鳥島生活條件比較差,但因為有鳥陪伴,我並沒覺得日子苦,反而樂在其中。”

白天,張同作舉著望遠鏡,拿著紙筆,記錄這群可愛的“小生靈”。但當夜晚臨近,鳥島會有猛獸出沒。

“1999年,我在鳥島住的房子沒有電,晚上隻能點蠟燭。”張同作回憶,一次幾隻狼趴在門口要沖進來,他使勁頂住門。好在那些狼“突擊無果”,最后全部離去。此事至今讓他隱隱后怕。

與鳥相伴2年后,張同作決定求學深造。“青海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是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除了鳥類,這裡還有許多動物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張同作說,“我希望繼續學習,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術,為保護珍稀野生動物貢獻力量。”

2001年9月,張同作開始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3年后,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成為野外生存高手

20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曾有盜獵分子獵殺藏羚羊謀利,讓“高原精靈”一度瀕危。這引起張同作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蘇建平的關注。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海可可西裡、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自然保護區,在維持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平衡中作用關鍵。在蘇建平的帶領下,2003年起,張同作多次赴可可西裡展開野外考察,以深入了解“高原精靈”的生存狀態。

“第一次去可可西裡時,我好不容易扎好帳篷,擺好鍋碗瓢盆及科研用具,突然狂風大作,帳篷和設備全被吹跑了。我拼命追,但有些東西還是找不到了。”張同作回憶。

為了解藏羚羊的日常習性和行為節律,張同作晝夜不停地跟著羊群行進,不敢有絲毫懈怠。

冬天是藏羚羊交配的季節。張同作和同事來到可可西裡,觀察“高原精靈”的交配規律。“我們把車停好,拿望遠鏡觀察。但車窗會結冰,隻能搖下車窗盯著。那時,風一吹,眼淚‘嘩’就流下來。”張同作說。

經過十余年科考,張同作成長為野外生存高手,帶領團隊積累了大量有關藏羚羊野外生存的第一手數據和資料。他聯合青海大學研究團隊利用這些數據成功組裝了藏羚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首次獲得藏羚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基因組和注釋信息。相關研究成果於2024年11月發表在《自然》雜志旗下綜合性科學期刊《科學數據》上。

“做這項工作難度不小,其中樣品採集最棘手。瀕危野生物種採樣的基本原則是不傷害、不驚擾。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張同作說。

不過,隨著技術升級,“不傷害、不驚擾”的監測正在逐步實現。“如今,紅外相機和無人機普遍應用,有些科研人員難以到達的野生動物棲息地,也能被全天候無干擾監測。”張同作說。

把“接力棒”傳下去

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此后,張同作帶領團隊參與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試點建設工作中。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張同作團隊每年花大量時間在三江源進行野外調查。經過多年努力,他們完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數據庫。

此外,張同作帶領團隊利用生態位模型和GIS空間分析技術,匯總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珍稀有蹄類動物棲息地空間動態分布圖集。相關研究成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珍稀動物潛在棲息地選擇提供了依據。

張同作說,他非常幸運,選擇了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這一“最好的工作”。“用自己所學所知為國家做點事,與野生動物為伴,我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他說。

張同作對工作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學生。

“張老師常說,做科研很有意思,要善於發現其中的樂趣。”張同作的學生高紅梅說。

令張同作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青藏高原,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人才隊伍日漸壯大。“他們餐風飲露、立冰臥雪,走遍‘無人區’廣袤的土地,和我一起守護著以藏羚羊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我要把‘接力棒’傳下去。”張同作說。(記者 張 蘊)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