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南疆 筑夢喀大
記喀什大學銀齡教師趙鐵鎖
喀什大學坐落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喀喇昆侖山腳下的喀什市,是祖國最西部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由於地理、歷史和環境因素,高層次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約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自教育部實施“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以來,廣大銀齡教師堅持退休不褪色,把喀什大學當做“第二故鄉”,為喀什大學的發展貢獻了“銀發力量”,趙鐵鎖老師便是其中一名代表。
2023年6月,趙鐵鎖在課余時間對喀什大學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趙鐵鎖是南開大學首批“銀齡教師支教團”最年長的成員。幾十年思政課的教學經歷,讓趙鐵鎖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成果。他來喀什的時候帶了10多個U盤,裡面有他在南開大學執教期間本碩博所有課程的課件。此外,他還帶來大量講稿和書籍,在住地收拾行李時鋪了滿滿一床,為上課做足了准備。
“這麼大歲數了,為啥還要去西部教書呢?”這個問題,趙鐵鎖在最近幾年經常被問到,身邊不少朋友都不理解。
2021年6月,趙鐵鎖從南開大學正式退休,徹底告別教學崗位。“那段時間,我頗為遺憾。因為當時距我‘從教50年的教師夢’僅差8個月。”趙鐵鎖回憶道。
不久后,他偶然得知教育部實施了“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對此,他感到非常興奮:“要是可以去西部支教,就能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了。圓夢的機會終於來了!”
“雖然當時已年滿70周歲,但我還是毅然報名、積極申請,最終獲得批准。”於是,當年10月,趙鐵鎖便從地處渤海之濱的南開大學,跨越八千裡來到緊鄰帕米爾高原的喀什大學,成為一名銀齡教師,繼續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
2021年,喀什大學有近3萬名學生,而專任教師不足2000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還不到40人。
“喀大最大的辦學困難是師資短缺,銀齡教師成為學校辦學的重要依靠,被各學院視為教學骨干並委以重任。我每學期一周要上8至12節課,盡最大努力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運用當地特色案例把思政課講准、講深、講透、講活、講明白,做到課堂教學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趙鐵鎖說。
為了幫助喀大中青年教師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趙鐵鎖從備課、講課、合作發表論文等多方面予以悉心指導。在他的輔導和幫助下,學校多位中青年教師在自治區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上表現優異,先后獲得了四個二、三等獎,實現了喀什大學歷史上“零的突破”。看著學科專業在一點點進步,趙鐵鎖喜在心裡。
到了喀大之后,趙鐵鎖還發現,喀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圖書資料存在較大缺口。於是他便利用假期回家探親的機會,把自己保存多年且市面上稀有的近300冊專業書籍挑選出來、整理好,捐給了學院資料室。
此外,趙鐵鎖還走出喀大校園,到當地多個單位開展黨史教育等各類主題的理論宣講。2023年7月,趙鐵鎖被喀什大學黨委授予“喀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從‘圓夢’到‘擔責’,我深深體會到‘在援疆實踐中發揮余熱,豐富生活,實現價值,升華境界’的幸福。”他深情地說。
(圖文來源: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