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裡上好“大思政課”
12月9日,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江蘇蘇州博物館開講。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同上一堂課,不僅有大中小學教師授課,還有博物館專家現場解答。
這堂課由傳承這一話題開場,延伸至蘇州博物館“中而新,蘇而新”的建筑美學,再拓展至一座2500年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新活力並存的“雙面繡”之城,在潤物細無聲中夯實青少年的思想根基。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與蘇州市共同舉辦的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暨全國“博物館裡的大思政課”示范交流活動在蘇州舉行,全國20多家博物館的代表、百余位文化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單位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謀合作。
活動上,“博物館裡的大思政課”共建聯盟成立。首次年度專項行動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與多家博物館聯合啟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將著力構建校地、校館合作育人長效機制,把“博物館裡的大思政課”辦出特色、辦成精品、形成品牌。
近年來,多地各級博物館與大中小學對接,活化利用館藏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思政教育。“為了讓不可勝數的文物進教材,三科統編教材在有機融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思政教材重在價值引領,發揮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語文教材重在以文化人,體現人文精神滋養﹔歷史教材重在樹立唯物史觀,突出家國情懷涵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王日春表示,人教社堅持數字賦能,不僅嘗試借助新媒體講好教材中的文物故事,還借助新技術講好紅色故事。以“紅色文物,青春講述”為主題策劃的數字出版產品《紅色文物青年說》,就是從近百家文博場館選擇百余件代表性文物,邀請全國百所高校大學生代表,以文物為載體講述歷史故事,激發當代青年人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心、強國之志。
共建“大思政課”,博物館與大中小學如何實現“1+1>2”的效果?“殷墟博物館新館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全國一流的大思政教育精品教室。我們依托豐富的文博資源,以館藏4000余件文物為本、以新成果為要,編撰了立體示范課本‘偉大的商文明’。”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趙清榮介紹,自2024年2月新館開放以來,已接待觀眾15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15萬人次。
不僅是將思政課放到博物館裡,博物館也在探索“走出去”。趙清榮說,殷墟博物館創新打造了“商傳千年鑄未來”等課程品牌,下設50余項子課程,共舉辦研學課程、校園行、講座講堂等活動160余次,全面提升思政課的質量和水平。
蘇州創新博物館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的多種形式,將博物館、展覽館、紀念地等資源串珠成鏈,推出青年學習社線路,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站在蘇州市姑蘇區五卅路紀念碑前,以實景講述了解五卅路的由來和百年歷史﹔在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中觀看獨幕話劇,感受信仰的力量……姑蘇區“紅色搖籃·初心之旅”青年學習社線路通過展陳、實景課堂等形式,串聯起蘇州百年革命歷史,打造獨具蘇州特色的沉浸式紅色課堂。
蘇州團市委副書記蔣妍告訴記者,為用好蘇州優秀傳統文化和豐富紅色資源,蘇州共建青年學習社394家,重點納入105家文博場館,推出青年學習社線路49條,豐富“大思政課”實踐載體。
(記者 蘇 雁 通訊員 姬尊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