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聽!這一部激昂的青春樂章

——走近服務新疆的西部計劃志願者

2024年12月03日08:4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聽!這一部激昂的青春樂章

吃著山西呂梁老家的蕎麥碗團,高潮覺得比以往的味道都要香。這是她的媽媽特意郵寄來的生日禮物,路上整整花了一周時間。三天前,高潮剛滿26周歲,在謝依特小學過了第二個生日。

去年7月,高潮從山西來到這所遠在新疆的學校。和她一同來的,還有20位“小伙伴”,她們都是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的志願者。大家來自天南海北,性格和想法不盡相同,但都被一句口號點燃著、鼓舞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句口號引領了一代代青年學子。西部計劃,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21年來,54萬余名大學生志願者踏上征程,到大山深處、大河源頭,到無數遠隔山海又息息相關的人身邊發光發熱。

高潮和小伙伴們是這個群體中的普通一員。如今,在整個新疆,就活躍著超過7.9萬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奮戰在鄉村振興、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基層治理、衛國戍邊等各領域。他們直面基層的磨礪,經歷著心靈的洗禮與成長的飛躍。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新疆多地,去傾聽他們的熱血與奮斗、奉獻與成長、淚水與歡笑……

1.“我們就像一群飛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聲’”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於新疆西南部,被稱為“萬山之州”。深秋時節,從其首府阿圖什市市區出發,駛過連綿的戈壁、高山和紅柳林,約莫兩個鐘頭,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終於出現在記者面前。

這是克州首所由西部計劃志願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校園裡,一株株饅頭柳傲然挺立,枝條伸向天空,金燦燦的樹葉落了一地。隨著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飛奔向操場和球場。

望著追逐嬉戲的孩子們,高潮的臉上笑意盈盈。她目前擔任謝依特小學三年級(1)班的數學課老師兼班主任。

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的情景,高潮記憶猶新。孩子們乖巧地端坐在課桌前,一雙雙好奇和求知的眼睛,靜靜地望著作為老師的她。“其實當時心裡很沒底,緊張得要命。”高潮說,幸虧自己提前認真備了課,還有自己的“搭檔”——語文課教師、2022年志願者冉雪群在旁邊給自己打氣,她才順利教完了第一節課。

從此,講好每一堂課成為她的目標。高潮和小伙伴們主動向優秀教師討教經驗,加班加點學習每一堂課的重點,開展公開課講課評課,尋找新穎高效的授課方式。剛來時,孩子們的數學成績普遍不太好,有幾個孩子的成績甚至隻有個位數。如今,班級平均分穩定在80分以上。

為了豐富學生們的課外活動,大家發揮專業能力和個人特長,開辦了數學、鼓號、足球等興趣班。為了轉變家長們的教育觀念,大家挨家挨戶走訪。那抹志願紅,已成為村民們最熟悉的符號。

哈拉峻沒有大型商場,沒有像樣的飯館和娛樂設施。得知要分配到謝依特小學,高潮做足了心理建設。可當她來到這裡后,發現條件遠比自己預想得要好。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城裡的學校差別不大,新蓋的宿舍樓裡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讓她心裡暖暖的。

第一年服務期滿后,和高潮同來的志願者有13位選擇留下來繼續支教。高潮說:“我們就像一群飛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聲’。”

孫飛飛,也曾是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擔任喀什地區岳普湖縣第四中學副校長。

2006年7月,大學一畢業,孫飛飛就帶著對支教生活的憧憬,從西安老家來到岳普湖縣第二中學。當時的她坐著綠皮火車,從西安到烏魯木齊坐了60多個小時,后來又花了近30個小時才到達喀什,人生中第一次領略到了大西北的蒼茫和遼闊。一年后,她決定留下來,決心“像曾經溫暖過自己的老師那樣,去溫暖更多的孩子”。

也有學生會問:“孫老師,聽說你是從內地來的,你想家嗎?”孫飛飛會笑著回答:“老師是大人,有你們在就不想家了。”可夜深人靜時,她也會偷偷一個人在被窩裡流淚,牽挂著年邁多病的父母。

走在岳普湖縣第三小學的校園裡,望著茁壯的法桐樹,孫飛飛嘴角止不住上揚。2019年,她被任命為這所小學的黨支部書記。“剛建校時,校園裡光禿禿的。由於土質不好,要一次又一次地補種樹苗。”孫飛飛和老師們一起,一鏟一鏟地讓校園裡的綠色充盈起來。

這裡也充滿了孫飛飛和孩子們的故事。讓她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坐著輪椅、有聽力障礙的維吾爾族小姑娘穆合麗賽·阿卜來提。

有一次,小姑娘的助聽器找不到了,急得都要哭了。孫飛飛和幾個熱心的孩子好不容易幫她找到,平時說話很少的穆合麗賽,第一次喊了聲“孫媽媽”,孫飛飛的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打那以后,她們就成了“好朋友”。春天,孫飛飛帶著穆合麗賽在校園捉蝴蝶、找四葉草﹔冬天,陪著她玩雪球、打雪仗,小姑娘一天天陽光自信起來。

2.“盡可能多做事,做好每一件小事”

烏恰縣吉根鄉,位於帕米爾高原深處,有“西極第一鄉”之稱,常住人口隻有2000余人。

去年10月,2022年西部計劃志願者賀驊芳調到吉根鄉服務,開展青年之家活動,從事新聞宣傳報道,擔任戍邊館義務講解員,進行國通語教學和材料上報……賀驊芳努力“把期待放小、把自己放小,盡可能多做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從一名基層工作的“小白”慢慢變得游刃有余。

吉根鄉共有102名共青團員。開展青年之家活動之初,賀驊芳對活動如何開展、人員如何動員、發布平台如何操作等都很陌生。她和大家一起碰撞“火花”,結合鄉村實際制定活動計劃。青年夜校和志願服務等開展得有聲有色,讓青年之家服務青春“不打烊”。

工作之余,到西極塔看最后一縷陽光落下,是最“治愈”賀驊芳的保留項目。在這裡,可以遠眺高聳的雪山,俯瞰靜靜流淌的克孜勒蘇河和靜謐的斯木哈納村。“人民楷模”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最美奮斗者”吳登雲和守邊護邊群眾的事跡,更激蕩著賀驊芳的心靈。她相信,“出發本身就有意義”。

志願者王學輝,已經從鄉上來到岳普湖縣裡上班。他留著短發,戴著近視眼鏡,皮膚看起來有些粗糙。說話間,王學輝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照片裡的他穿著西裝、打著領結,很有藝術范兒。

王學輝的本科專業是音樂學,這張照片是他在畢業音樂會時拍攝的。王學輝笑著說,如今自己長胖了,是因為這裡的大盤雞拌面太好吃。

到新疆前,王學輝沒有出過家鄉山東省。在他的想象裡,這裡有著無盡的沙漠和戈壁,經常黃沙漫天、暗無天日。當他來到喀什后,發現這裡有成片的林子、大塊的農田和現代化的城市,似乎跟老家差不多。

得知自己要被派往岳普湖縣最小、最偏遠的鄉鎮阿洪魯庫木鄉,王學輝心想“再小的鄉能小到哪裡去”。等他到了之后,才發現這裡“確實很小”。阿洪魯庫木鄉被沙漠包圍,常住人口不到兩千人。一條公路穿鄉而過,鄉上隻有兩家商店和一家烤肉店、一家拌面店。

“當時跟朋友說只是到這裡看一看,待一年就走。”第二年,王學輝改變了想法。在鄉裡,他要進行宣傳宣講,組織文體活動,進行入戶走訪,還學會了種“梭梭”……他覺得,這裡的土地和人民已經跟自己息息相關了,“他們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也有他們”。

兩年服務期滿后,王學輝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留在了岳普湖。他想見証這裡的發展,想把這裡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3.“會有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把邊疆建設得更美好”

2013年4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園內綠意盎然。面臨畢業的邵書琴,透過綠蔭瞥見了一張西部計劃的宣傳海報。海報上那句標語——“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下子“擊中”了她的心。

本來已經談好了去一家外企工作,邵書琴決定“爽約”。“新疆那麼遙遠,生活環境能不能習慣?身體很可能吃不消……”父親的話裡滿是擔憂。可邵書琴下定了決心,“要趁年輕去鍛煉一下”。最后,一家人表示全力支持。

離家5000公裡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托雲牧場,是邵書琴在新疆的第一個家。這處邊境牧場地處帕米爾高原,海拔超3000米。從工會、紀委,到社區、文體廣電服務中心,邵書琴經歷了多個部門的鍛煉,從當年“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變成了“用一年又一年的時間,在這裡成家立業摘星追夢”。邵書琴在兵團收獲了愛情。2018年,她的寶寶也出生了。當地的柯爾克孜族朋友給寶寶取名“玉米提”,意味著“希望、未來”。

“現在我最驕傲的身份之一,就是一名西部計劃的宣傳者。”作為西部計劃志願者中的“名人”,邵書琴在青年學子中擁有了不少“鐵粉”。她認為:“與其說青年人‘粉’的是平平無奇的我,不如說他們‘粉’的是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幸運在邊陲圓夢的青春模樣。”

“最開始是體驗,但現在,邊疆需要我。”2012年西部計劃志願者曹永祺在服務期滿后,也把家安在了帕米爾高原,成為一名留疆的志願者。

阿克陶縣皮拉勒鄉托格其村小學校園內,孩子們在操場上拔河、丟沙包、打羽毛球……看到他們手裡的新裝備,曹永祺的心裡暖洋洋的。不久前,曹永祺帶領志願者為托格其小學111名小學生送去了“人人3小時體育包”。

自成為西部計劃志願者那天起,“公益”就成為曹永祺人生中的關鍵詞。12年的志願服務生涯裡,曹永祺的服務行程超過2.3萬公裡,推動在鄉村小學建成8間音樂教室,為140余所小學、3.3萬余名孩子送去一大批愛心物資。他的妻子和寶貝女兒也都成為志願者,志願服務變成全家總動員。

為了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對西部計劃志願者的政策保障也在不斷完善。在疆服務的志願者按工作區域享有不同標准的生活補貼,還有統一辦理的社會保險、商業保險。服務期滿后,定向招錄考試為一些志願者留疆工作提供了機會。還有志願者選擇在疆創業,他們看好共建“一帶一路”給新疆、給年輕人帶來的發展機遇。

接觸了一茬又一茬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曹永祺發現大家留疆的意願越來越高。他期待著更多的志願者能夠留下來、扎下根,他也相信,“未來的路將越來越好,會有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把邊疆建設得更美好”。

(記者 趙明昊 靳昊 孫金行 通訊員 宋博)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