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前沿科技引領下的現代軍事教育盛宴

——陸軍工程大學第11屆陸軍國際學員周活動紀實

2024年11月29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前沿科技引領下的現代軍事教育盛宴

走進陸軍工程大學工程搶修搶建技術虛擬仿真實驗室,一場橋梁搶修“實戰”演練活動正在進行。眼前是充滿硝煙的“戰場”,耳邊是轟鳴的運輸車引擎聲,外軍學員們神情專注,不斷討論著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務。這是第11屆陸軍國際學員周活動上的生動一幕。

近日,第11屆陸軍國際學員周活動在陸軍工程大學舉辦,來自阿根廷、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埃及、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的16所軍事院校與我國11所陸軍院校共83名學員混合編組,進行了為期1周的學習、訓練、交流和參觀。活動相關負責人說:“各國學員們在參觀學習中感受中國軍校在人才培養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成果,在交流互鑒中體會科技賦能智慧教學的新型訓練模式。”

模擬搶修開眼界

“前方橋梁遭敵炮火打擊損毀,友鄰部隊前行受阻,立即處置!”陸軍工程大學工程搶修搶建技術虛擬仿真實驗室工程搶修搶建模擬訓練平台上,操作員迅速受領任務,派出偵察小組判斷橋梁受損情況,帶領重型機械化橋車快速前出……

一旁演示模擬系統的教員說,VR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打造出了逼真的戰場環境。通過不斷進行攻防模擬演練,能夠降低訓練成本,高效錘煉學員們的搶修搶建決策能力,為打贏未來戰爭做好准備。

觀看實機演示時,尼泊爾學員沙拉德與其他3名外軍學員躍躍欲試。在體驗環節,他們迫不及待地走上協同訓練虛擬控制台,操控角色,共同挑戰搶修“遭敵損壞橋梁”的艱巨任務。

“前方發現雷區,道路受阻”“運輸隊遭敵機臨空偵察”……熒屏上,天空暗沉,山路彎彎曲曲,沙拉德帶領的小隊謹慎前進,卻遭遇了一連串特情。

突如其來的戰場狀況讓沙拉德猝不及防。最終,沙拉德和他的隊友們任務失敗。他失望地摘下耳機,對隊友說道:“剛才我太緊張了,很多操作都出現了失誤,真希望有機會再來一次。”

“戰場之上,沒有如果,隻有結果,但依靠模擬系統多加訓練,可以幫助我們為將來親歷戰場做足准備。”回到座位后,中方學員金瑞向沙拉德分享了他的經驗,講述了作為工程兵指揮專業的學員,他是如何在模擬訓練中不斷反思、提升決策能力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陸軍工程大學工程搶修搶建技術虛擬仿真實驗室已研發出4套仿真實驗與虛擬訓練系統,涵蓋了機場、道路、橋梁以及地下工程等多個戰時搶修搶建科目,在部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機器人“排爆”引圍觀

在陸軍國際學員周創新俱樂部參觀活動的現場,一群外軍學員目不轉睛地看著“正義號”遠程排爆機器人進行“排爆”作業。

2米高的模擬樓房內,煙氣籠罩、障礙密布,“正義號”遠程排爆機器人輾轉騰挪,搜尋著可能存在的“爆炸危險物”。操作手薛亞祥全神貫注,通過圖傳系統自動定位目標,用機械臂與鏟刀把一個個“爆炸危險物”收入儲彈倉中。3分鐘后,“正義號”遠程排爆機器人搜索出隱藏的4枚“爆炸危險物”並順利將其轉移至安全地帶,贏得了國際學員們熱烈的掌聲。

演示結束后,新加坡學員陳俊瑞立馬沖過來,拉住薛亞祥的手激動地說:“我也想制作一個這樣的機器人,可以教我如何操作它嗎?”在薛亞祥的指導下,陳俊瑞接過遙控器,逐步學習機器人的操作。伸縮機械臂、打開儲彈倉、原地轉彎,陳俊瑞操作“正義號”,順利把“危險爆炸物”放入儲彈倉。他說:“當看到自己操控的機器人順利排除爆炸物時,仿佛在戰場上拯救了他人的生命,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記者了解到,“正義號”遠程排爆機器人由該校“烽火機器人”創新俱樂部的學員自主研發,不僅能夠准確識別爆炸危險物,還能夠靈活地在各種地形穿梭。它可以在毒氣彌漫、濃煙籠罩、極端氣候以及低氧環境中執行偵察任務,搜救被困者,並安全處理爆炸物。

科學訓練提技能

陽光透過窗戶洒在陸軍工程大學軍體館,軍人體能訓練與機能評定實驗室的金色門牌格外引人注目。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軍校學員踏入實驗室,深入探索軍事體能訓練背后的科技奧秘。

參觀過程中,外軍學員們不僅通過人體成分分析儀、有氧心肺功能檢測儀、無氧能力檢測儀等一系列先進設備測量了自己的最大攝氧量、肌肉耐力、爆發力等關鍵生理指標,還深入了解了該實驗室為軍校學員量身打造個性化訓練方案的全過程。

參觀間隙,一節有關訓練傷預防的公開課引來眾多外軍學員們的圍觀。

軍人體能訓練與機能評定實驗室負責人馬繼政教授向外軍學員們傳授了預防訓練傷的專業知識。他介紹:“實驗室的使命,不僅僅是理論研究,更是將科技力轉化為實打實的戰斗力。我們根據軍校學員的訓練特點,開發了一系列訓練傷預防課程,並定期開展理論授課,有效降低了學員在訓練中的受傷風險。”

記者了解到,該實驗室以先進的訓練學設計原理和實施路徑為基礎,全面提升了官兵執行基本任務的能力,為培養適應未來戰爭需求的高素質軍事人才提供了科學方法。

“此次活動,讓我們體驗了一場在前沿科技引領下的現代軍事教育盛宴,學習了陸軍工程大學現代化軍事教育理念和成果。我對陸軍工程大學‘科技味’滿滿的訓練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印象深刻。”學員周活動結束時,一位外軍學員感慨地說。(肖力銘 劉洪鑠 於子昂 記者 張 強)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