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系統推進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年11月28日08:3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系統推進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這一重要論述明確提出了教育強國的“六大特質”,系統闡釋了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為教育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師范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力量,肩負著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構建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引領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就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籌好教育強國的目標方向和師范教育的時代使命,統籌好教育強國的建設實踐和師范院校的改革創新,切實發揮好“工作母機”的戰略基礎作用,為加快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師范力量。

“六大特質”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方向指引

思政引領力關系著“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根本保証。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思政引領力,有助於我們黨牢牢掌握學校思政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不斷創新思政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廣泛凝聚共識,匯聚起建設教育強國的磅礡力量。

人才競爭力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核心要素,關系著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戰略主動權。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人才競爭力,有助於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助力我國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人才活力全面涌現,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

科技支撐力關系著科技與教育的相互賦能,是產生更多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成果、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根基。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科技支撐力,有助於我國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向教育實踐高效轉化,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引擎。

民生保障力關系著教育為誰服務、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是教育為人民服務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民生保障力,有助於加強對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的教育支持力度,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縮小城鄉、區域、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社會協同力關系著社會各領域各渠道教育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協同育人既是發揮社會力量打造育人合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社會協同力,有助於推動教育更加貼近人民需求,並健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作的新型育人模式,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支持教育發展的動力和能力。

國際影響力關系著教育的國際認可度、知名度、接受度,既是推動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題中之義。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強化國際影響力,有助於提升中國教育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接受度,在深化教育領域國際合作中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

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師范教育

師范教育為教育強國建設培養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師范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的主力軍,是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的主陣地,在提升我國教師隊伍質量、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辦好師范教育,為廣大農村、中西部邊遠地區輸送大批優秀師資力量,對於實現鄉村教育振興、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另一方面,辦好師范教育,建強做優教師教育,系統造就一大批高質量教師隊伍,並在教育改革中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為教育強國建設打造堅實底座。

師范教育為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前行動力。師范院校既要聚焦教師教育的主責主業,承擔起構建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的重大使命,也要發揮好自身學科、科研和人才優勢,服務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師范教育是本地區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可以通過主動融入基礎教育體系,探索基礎教育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體系,為本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師范教育也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可以通過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並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等,有效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師范教育是展現教育改革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的有機組成部分。師范院校既是我國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重鎮,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特色組成部分,是不斷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重要推動力量。一方面,師范教育穩步擴大“走出去”步伐,通過幫助和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教育發展,分享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經驗,貢獻基礎教育的中國智慧,持續推進我國深度參與全球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另一方面,師范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師教育體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教師教育課程,同時將家國情懷、行為世范等品格納入教師資格標准,彰顯具有中國品性和中國風格的教師資格體系,增強我國教師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在全球教師教育中的話語權。

以“六大特質”為引領推進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

強化思政引領力,構建師范教育全面育人新格局。師范院校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黨組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把黨的領導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著力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的全環節,持續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體制機制﹔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不斷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以全鏈條、高質量、內涵式思政“金課”體系提升思政課效果。師范院校是未來教師的搖籃,要向師范生傳遞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希望的理念,緊緊抓住“拔節孕穗期”教育青少年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筑牢青少年明哲理、辨是非、增自信的理論基石,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人才競爭力,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一方面,師范院校要以培育“大國良師”為己任,深入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始終堅定“師范為本”的辦學定位,旗幟鮮明地把師范教育作為辦學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塑造良好的師范教育育人環境,推動教師教育課程的系統構建,把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與師范人才培養實踐相結合,把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和踐行有機融入師范生培養的全過程各領域,教育引導師范生樹立崇高的專業精神和職業理想,源源不斷為基礎教育輸送堪當大任的“四有”好老師。

強化科技支撐力,統籌推進師范教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師范院校要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聚焦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雙輪驅動”,建立健全以國家戰略需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牽引的學科動態調整機制。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實現路徑,構建跨學科的知識體系、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著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強化民生保障力,賦能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方面,師范院校要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發展教育,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和優質資源共享作為建設重點,制定落實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行動方案,著力加強對民族地區、鄉村地區優秀教師的培訓,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另一方面,師范院校要落實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打造“教師教育共同體”,建立師范人才培養協同機制,積極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時,以教育數字化推進跨區域、跨學校的優質資源共享,不斷縮小義務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強化社會協同力,助力師范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師范院校要聚焦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重大需求,系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學科布局、調整專業結構、創新課程體系,並與時俱進地健全完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構建聯通高校、區域、社會與中小學的專業研究和師資培育平台,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使師范院校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師范院校智庫要錨定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依托學科、人才、科創以及社會各方面資源優勢,深化區域發展和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切實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國際影響力,持續推動高水平師范教育對外開放。師范院校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著力加強教育的國內外交流,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積極引進境外一流教育資源,助力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處理好“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著力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積極回應相關國家人民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不斷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教育交流合作,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曲 凱,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