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加速階段轉換 不斷優化結構

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2024年11月26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高中是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和完成階段,向上貫通高等教育,向下銜接義務教育,橫向聯結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生活,兼具為升學和就業作准備、為終身學習和美好生活打基礎等多重使命。當前,高中階段學校仍面臨著諸多挑戰:普通高中學校分層加劇,唯分數、唯升學痼疾仍未完全破解﹔中等職業學校吸引力不足,迫切需要轉型發展、提升育人質量……

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能夠上下牽引、促進教育供給與受教育者個體稟賦多樣性相匹配,能夠供需碰撞、助力育人成效與經濟社會人才需求多樣性相匹配,成為決定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乃至教育體系高質量構建的關鍵因素。

重新審視普及化高中教育的定位與屬性

回顧歷史,我國高中教育經歷了從精英化、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演進發展。精英化的高中教育,主要依據學業成績對初中畢業生進行篩選和淘汰,優勝者獲得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會。隨著普及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中教育,高中受教育者在知識、能力、核心素養等方面的前期基礎和准備出現了事實上的分化,需要對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價值屬性進行全新審視。

我國中小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后面臨第一次教育分流。實現分流的機制首先是學軌制,即普職雙軌﹔其次是“學校分層”,即高中學校校際縱向分割,從而構成“雙軌道+金字塔”式的高中辦學格局。相關調研顯示,這種高中分流格局使得部分受眾陷於“優質高中—一流大學”之間路徑依賴的固化認知,進而愈益執著於中考成績。初中為義務教育階段,本應遵循教育規律,以提升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優質均衡為價值﹔初中后首次分流,本應體現教育的分類功能,識別和遴選學術創新與技術技能人才,進而適性揚長、因材施教。但在目前高中嚴格分層的格局下,初中后的首次分流卻成為依分數層層篩選生源、進入不同學校、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起始性因素。

在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建設教育強國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時不我待的背景下,高中教育迫切需要完成如下轉換:一是回歸基礎性。高中是基礎教育的完成階段,應彰顯基礎教育之“基”的屬性,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育人方式應突出普及教育之“面向人人”的定位。二是強調通識性。高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要從“普職雙軌兩分”式,走向兩種類型教育內在一致基礎上的多重目標融通和多元任務整合,以通識教育為共同追求,在為升學和就業作准備的同時,為未來生活奠基,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打基礎。三是彰顯差異性。人天資稟賦的多樣性決定了高中教育需要與受教育者多樣化的需求相匹配﹔科技和產業變革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高中教育需要與時代和社會多樣化需求相匹配。這意味著高中教育亟待彰顯特色化和差異化,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以滿足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以結構協調釋放高中分類培養人才的內在活力

在長期發展中,中職和普通高中兩種類型教育形成了兩套相對獨立的育人體系和制度支持系統。在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高中階段教育基本以普高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年職業教育畢業生僅佔當年高中階段畢業生總數的4%。普職“大體相當”政策自1983年正式提出,之后四十多年來始終是我國高中教育結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是國家在特定時期發展高中教育、協調教育類型結構的基本要求,也是適應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教育政策安排。

但隨著時代發展,由於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發展規劃等復雜因素,普職比例和標准亟待重新設計,因地制宜按需配比。尤其是職業教育被視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種教育類型的今天,其關鍵價值在於滿足技術技能型人才發展潛能和成長需要,在於支撐現代化發展對工程技術和動手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如果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比例仍沿用一個恆定數據,既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需求不適配,也與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功能定位不適應。當前,迫切需要推進制度創新以建構適性揚長、因材施教的高中教育生態,自主培養各行各業拔尖創新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扎實穩固的基點支撐。

優化高中教育結構的三條路徑

優化高中教育結構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通過多種路徑釋放高中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內生動力。

一是推進職普兩種類型教育在高中學段融合貫通、協調發展。高中階段的職普融通問題是高中教育結構和體系的根本問題,其核心是高中育人價值、育人目標、評價標准、人才質量等內在一致性邏輯的統一。隻有構建兩種類型教育的內在一致性和外在一體化,才能進一步探尋分類培養人才的可行路徑和實現機制,讓擁有不同潛能和優勢的孩子都能獲得適合自己成長的教育支持,助力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二是推進已有高中學校類型化發展。我國高中階段學校規模巨大、類型層次多樣,辦學水平差距顯著。普通高中裡既有辦學質量卓越的一流高中,也有佔據半壁江山、力量相對薄弱的縣域高中﹔中職學校既有引領行業前沿的一流職校,也有面臨“關停並轉”的薄弱學校。復雜的教育形勢、迥異的辦學水平、高度分化的受教育者個性化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等因素交織,需要由國家和省級層面高位統籌規劃,市縣進行類型化建設探索,通過豐富學校樣態、分類發展和建設、以育人過程和方式的多樣化和特色化等實現人才培養的差異化和個性化。

三是推進高中育人方式多樣化。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必須在教育過程中受到同等的尊重保護與適合的激發培養。高中教育要善於引導學生發現並發展優勢潛能,創設尊重差異、豐富選擇、滿足需求的育人場域,讓自主選擇的課程成為高中育人目標的泛在載體與普遍手段,讓差異化、定制化的高中育人方式成為高中教育教學的基礎和常態。

要注意的是,高中教育的階段轉換和結構優化需要堅守回歸教育本原的價值理念,超越短期功利和分數排名,從厚植民生幸福角度,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高度,確立全面普及時代的高中育人質量觀,把每所學校辦成人盡其才、人人出彩的主陣地。

(作者:郅庭瑾,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