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評價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評價是導向,更是牽引,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的“牛鼻子”,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重中之重。廈門大學聚焦潛心育人和科研創新兩個重點,圍繞發展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長周期評價三個難點,堅持破立結合、多元協同、校院聯動,著力打造開放式、整體性和高水准的評價體系,以評價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加快塑造一流大學建設新動能。
以深化學生評價構建育人新格局。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堅定不移走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廈門大學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為先,不斷完善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全面發展規律的評價體系。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大思政課”建設機制,打造以思政課程為核心、專業課程為重點、通識課程為拓展、實踐類課程為補充的“1+3”大思政教育體系。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建立以“思想品德素質、學業文化素質、生理心理素質、知美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為核心內容的學生評價體系,實施“體育課程超市”和“三個自主(選項目、選教師、選時間)”選課機制,成立美育與通識教育中心,每學年開設精品校選美育課程百余門次,設置美育、體育、勞動、創新等必修學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建立長周期貫通培養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育機制,以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等引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分類多維的學位評定方式,實施博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評價改革,設立學位論文、學術專著、專利、研究報告、咨詢報告等多元化的創新成果類型,設置多種形式非標准化考試考核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學術志趣和創新潛力。
以完善教師評價激發隊伍新活力。高校是重要的人才集聚地,理應擔負起服務國家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使命。廈門大學圍繞教師引進、考核、聘任三大環節,探索“菜單式”評價模式,提供個性化“評價套餐”,以“三個打通”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體系。打通等效評價通道,以多維破“五唯”,重點關注代表性成果和實際貢獻,在不降低學術水准的前提下增設教改項目等業績等效選項,鼓勵教師各盡其能。打通評聘晉升通道,圍繞學科戰略布局打造文理並重、梯次遞進、能上能下、全程激勵的“新時代卓越人才體系”。設置院長特別提名、院士特別舉薦等“四個特別”聘任程序,近五年共有54位專任教師通過特別程序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探索長周期考核評價,出台新引進助理教授支持計劃,鼓勵教師潛心產出顯著成果。探索有組織科研團隊評價,推動學院試點建立團隊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引導教師瞄准國家戰略需求,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打通人才流轉通道,分類完善崗位考核評價辦法,明確教師系列、工程技術系列、輔導員系列等不同系列發展定位,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原則支持不同系列人員互通互轉,鼓勵教師在不同的維度上“爭當狀元”。
以校院兩級聯動塑造發展新優勢。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上下通力配合、整體推進。廈門大學持續深化校院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校院兩級治理協同發力。堅持放管結合,建立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優化學科專業布局,不斷提升創新成果和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堅持簡政放權,引導學院結合學科發展需求、自身發展特點盤活辦學資源。建構“教學包”賦予學院教學改革自主權,實行“招生—培養—就業”一體、覆蓋教學關鍵環節的人才培養目標責任制,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建構“人才包”賦予學院人才引育自主權,實施人才引育目標責任制,試點建立“人才特區”,激發學院打造一流人才隊伍內生動力。建構“評價包”賦予學院績效評價自主權,針對6個學部及藝術、建筑、臨床醫學等特殊學科分類制定評價基本標准,支持35個教學科研單位“一院一策”制定符合自身學科發展規律的教師績效考核評價實施細則,以專業化、細分化破除評價“一刀切”。堅持優化服務,樹牢以人為本理念,打造有態度、有理念、有方法、有機制的“四有”服務體系,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助力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營造尊師愛生敬教的良好風尚。
(作者:張宗益,系廈門大學校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