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茶鄉遇見“創業之城”
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橋安咖啡庄園(無人機照片)。 |
在以茶葉聞名的雲南省普洱市,“創業之城”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新標簽。在當地政府和人社部門的引領下,返鄉人才掀起創業熱潮,新產業、新業態在昔日的茶馬古道上不斷涌現。以創業賦能發展,古老茶鄉正煥發新生。
“村子現在大力發展旅游,我們的收入不隻有種茶了。”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曼海村村民李成梅忙著為游客們端上新鮮磨制的豆花。一年前,她通過流轉村內農戶閑置的宅院,經營了一家“豆花小院”,實現在家門口創業增收。
由於過去道路不通、發展滯后,許多曼海村的村民選擇外出務工。近年來,曼海村開展綠美鄉村和“創業村落”建設,整合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資源,鼓勵村民回鄉創業成為經營主體,共同打造“研學游”“周末游”等旅游產品。
“我們為每一戶都量身定制了創業方案,讓所有村民都能共享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紅利。”墨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曉穎介紹,曼海村引入了鄉村非遺體驗中心,其今年5月正式營業以來,已接待游客5萬人次,成為普洱發展鄉村旅游和就近就地就業的模范“創業村落”。
以創業帶動就業,曼海村的“創業村落”是普洱市與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探索“X+創業”新模式的縮影。結合自然、文化、高原特色農業等資源優勢,雙方因地制宜探索出“綠美鄉村+創業”“城區改造+創業”“文旅康養+創業”等多元化創業模式,助力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思茅區思茅街道西園路月光小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對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同時引入運營公司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的創業服務。如今小巷內遍布咖啡館、甜品店、買手店等充滿時尚元素的商鋪,老舊小區蝶變為時尚創業空間。
“小區內創業氛圍濃厚,非常適合開店創業。”從事多年咖啡經營的魏格琳娜是小區改造后首批入駐的商戶,她用閑置小院改造成的咖啡館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打卡點。魏格琳娜說,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房租補貼、技能培訓等創業支持,還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們參與到社區品牌共創中,共同推動創業社區的發展。
思茅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邊紫璇介紹,目前月光小區的功能不斷拓展,已匯集了40多家創業實體,涵蓋餐飲、咖啡、烘焙、茶飲等多個品類,帶動就業150余人。
從茶馬古道上的驛站到“留得住鄉愁”的創業小鎮,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那柯裡村積極探索“文旅康養+創業”模式,將自然和文化資源轉換為創業優勢。
“在家門口創業不僅增加了收入,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普洱茶文化。”學習普洱茶制作技藝多年的高仕興借著創業的東風,將家中的小院改造成普洱茶制作技藝體驗中心,每天都有大約30名游客前來體驗“從一片葉到一餅茶”的制茶過程。
在該體驗中心不遠處,游客們正在一家名為“長亭外”的新中式咖啡館拍照打卡。“這家店的經營離不開各類創業幫扶政策。”咖啡館主理人李東潔說,當地人社部門為她提供了10萬元的貼息貸款和不定期的創業培訓,解決了她的難題。
據統計,那柯裡創業小鎮現有經營主體105家,2023年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8億元,民宿、咖啡店、茶室等經營業態已成為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助力。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提升創業服務的精准度和實效性,不斷優化普洱市的創業生態,把普洱市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創業之城’。”普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曹剛說。
(據新華社電 記者熊軒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