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如何與高校協同發展?專家:建立一體融合發展新機制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高校是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城市擁有產業集聚、科技創新以及部門協調、政策支撐的獨特優勢,高校與城市協同發展,是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動的重要著力點。”日前在重慶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大會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表示。
當前,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日益凸顯。那麼,對於超大城市而言,如何更好與高校協同發展、實現“雙向奔赴”?作為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本次大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高校與城市要主動作為,建立一體融合發展新機制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規模結構和質量,是衡量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林蕙青表示,高校要以創新思維推動城市建設,以創新成果服務社會發展﹔城市要營造創新要素生長沃土,暢通創新動力運轉的機制,配置創新活力資源。
對於促進超大城市與高校協同發展,林蕙青認為,高校與城市要主動作為、同頻共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一體融合發展新機制。一是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新要求,明確校城發展新任務﹔二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確定校城發展新方向﹔三是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校城發展新動能﹔四是搶抓重大戰略機遇,構建校城發展新模式。
“大學因城而興,城市因校而盛,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大學,大學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城市的支撐。”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表示,作為一個關系共同體,大學和城市互屬共長﹔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學和城市共生共長﹔作為一個責任共同體,大學與城市共建共擔﹔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大學與城市休戚與共。
劉宴兵談到,重慶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當前,重慶正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推動高等教育與城市融合發展,奮力建設教育強市,持續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教育標志性改革成果,為建成教育強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人才培養是城市、高校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
重慶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王時龍表示,城市因高校會聚,高校因城市滋養。高校要深刻把握城市與高校協同發展的新內涵、新要求,主動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構建城市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機銜接發展。
“城市與大學是命運共同體,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在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承擔著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新時代賦予了城市-大學這個命運共同體更多的使命責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貴文談到。
“人才培養是城市、高校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沈岐平分享了學校近年來推出的“學系為本”組合課程,並表示高校要通過強化服務和學習、培養創新人才、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等方式,積極助力城市發展。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李英民表示,教育強國建設征程中,高校要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時代命題,要在國家和區域發展大邏輯中找准新方位。近年來,重慶大學致力於打造世界工程教育的中國方案,打造卓越工程師培養“樣板間”,著力實現有組織的科研和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相結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