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舉行的高校國際學生中文演講大賽決賽上,來華留學生的演講贏得陣陣掌聲——
“把中國文化的美傳遞給更多人”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張星月獲得“Z世代唱享中國”——“熊貓叨叨·我與中國的故事”高校國際學生中文演講大賽一等獎。圖為頒獎現場。 |
在法國學生安蕊的眼中,中國是一個充滿多樣性和豐富文化的國家。圖為她在比賽現場演講。 |
來自越南的黎氏雪蘭來到中國之后,對武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圖為她在比賽現場和大家分享自己學習武術的經歷。 |
“當中文老師,不僅是我一直想要實現的夢想,更寄托了我對中國、中文的熱愛,我希望把中文和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是我的夢想,一個無比堅定的夢想。”在日前於同濟大學舉辦的“Z世代唱享中國”——“熊貓叨叨·我與中國的故事”高校國際學生中文演講大賽決賽賽場上,馬達加斯加姑娘張星月的演講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要實現這個夢想,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持續不斷地學習。但我會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奮斗,永不放棄。”張星月如今就讀於江西師范大學,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中國文化的美傳遞給更多人”。
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表示,本次大賽不僅是一次來華留學生中文水平的展示,還是增進中外友誼的橋梁。他鼓勵選手們成為中外友誼的使者。
“體驗二維碼,生活變得如此便捷”
該比賽由同濟大學主辦,主題是“我與中國的故事”,旨在為在華留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參賽選手們通過分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述自己與中國的故事,增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與理解。
不少參賽選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的發展。來自越南、就讀於同濟大學的鄧竹梅分享了她在中國的“二維碼”生活體驗——“我來到中國后,發現這裡的二維碼應用已經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開始我就感受到它帶來的便利,無論是支付、購物,還是吃飯點菜,二維碼無處不在……在中國,無論你是在路邊小攤買一杯奶茶,還是在商場裡買衣服,隻需要掃一掃二維碼,輕輕鬆鬆就能完成支付。過去出門我總要帶上錢包,擔心忘帶現金或者銀行卡。但在中國,有了二維碼支付,我出門隻需帶上手機,不用再擔心錢包丟失。生活變得如此簡單而便捷。”
鄧竹梅常常和家鄉的朋友們分享這些經歷。她說,自己不僅在學習上收獲了很多知識,還從中國的生活方式中受益匪淺。“這種體驗讓我更加理解了中國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創新,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的生活會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鄧竹梅說。
作為一名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就讀於上海大學的林福榮來自柬埔寨。他從自己所學專業的角度觀察中國。“去年夏天,通過學校的實踐課程,我到了中國東部和西北地區的鄉村,前者的小橋流水、后者的壯麗山川都讓我驚嘆不已……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鄉村全面振興的實際情況,並有機會分享我眼中的中國。同時通過社交媒體平台,介紹中國鄉村的美景、文化、人文和生活方式。”林福榮說。
就讀於浙江傳媒學院的陳靖婷來自馬來西亞,她的家鄉在砂拉越州。去年9月,由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制造的氫能源智軌電車正式亮相砂拉越州古晉市並完成首次試跑。“這個消息讓我振奮,它可以緩解古晉市的交通擁堵,我非常期待乘坐它。”陳靖婷感受最深的是中國科技的發展。
“感受到詩詞魅力,更加熱愛中國文化”
來自馬來西亞的蔡憶茵和大家分享的是她和中國古典詩詞的故事。她喜愛的中國詩人有很多。“‘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語言平實,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讓我懂得珍惜和家人、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啟迪我們堅守心靈的高潔……”蔡憶茵說,“通過這一年對中華古典詩詞的了解和學習,我感受到中國詩詞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也更加堅定了我繼續鑽研中國古典詩詞並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來自越南的黎氏雪蘭就讀於重慶交通大學,來到中國之后,對武術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學校的武術社團裡,她認識了各位武術老師和一群熱愛武術的中國學生。他們熱情地接納了她,耐心地教黎氏雪蘭基本動作和技巧。
“這一年的武術學習經歷,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武術之美:武術具有動作之美。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武術具有哲學之美。比如,“以柔克剛”等理念,不僅僅是在武術技巧上的體現,更是一種人生智慧﹔武術還具有生命之美。通過長期的武術訓練,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毅力、耐力和自律精神。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不斷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從而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黎氏雪蘭希望更多的人和她一起練武術。
在法國學生安蕊的眼中,中國是一個充滿多樣性和豐富文化的國家。她通過親身經歷向身邊的朋友介紹中國文化的魅力,希望成為中法友好交流的使者。
“中文是我認識世界的一把鑰匙”
在此次比賽中,選手們流利的中文讓現場觀眾印象深刻。
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一級巡視員景瑩是比賽評委之一。她表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文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國際學生們選擇用中文講述中國故事,不僅是對自己語言能力的挑戰,更是對中華文化的深度探尋與傳播。
來自柬埔寨的艾金花是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她還記得2012年夏天,走進了家鄉的華校——中山學校,從那時起便與中文結下了不解之緣。2019年,艾金花帶著憧憬,開啟了在北京的求學之路,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士學位。
“在這四年裡,我深刻感受到了中文和中國文化的魅力。系統的中文教學讓我更加熱愛這門語言。畢業后,我決定繼續深造,進入同濟大學攻讀國際關系碩士。因為我相信,中文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我認識世界的一把鑰匙。”艾金花說。
回想自己學習中文的經歷,艾金花覺得學習帶來的成長遠遠超出了語言本身。“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我變得更加開朗、自信,敢於挑戰自己。我第一次站在舞台上,參加演講比賽,第一次獨自出國留學,第一次作為留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這些‘第一次’,都源自我對中文的熱愛……今天的我,勇敢、自信、堅定,也是因為當初選擇了中文學習這條路。”艾金花說,正是中文學習,為她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來自緬甸的文妤是一名就讀於大理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她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站在講台上,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素材,將大理的美好分享給學生。“我立志成為一名中文教師、一名文化傳播的使者。我將以我在大理的所學所感為基石,用心用情去講述中國故事。我期待著與學生們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文妤說。
(本文配圖均由同濟大學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