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專業群建在萬億產業鏈上
在山東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山科職院”)裡,紡織服裝系副教授葛玉珍將自己的時間分成了三份,即三分之一時間下企業,三分之一時間搞科研,三分之一時間帶學生。而葛玉珍的學生則跟著老師從企業到科研平台再到課堂,在多重歷練中成長為行業急需人才。
山東是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第一大省,紡織服裝是山東5個萬億級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山科職院的紡織服裝類專業於1978年建成,既是學校的王牌專業,又是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A類專業群、國家優質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群。
在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看來,山科職院紡織服裝專業強,原因之一在於他們將紡織服裝高水平專業群建在萬億產業鏈上,通過深耕專業,實現了產業、學校、學生的多方共贏。
雙重歷練 加速成長
陸淼是山科職院紡織服裝專業的學生。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山科職院紡織服裝實訓基地裡加工來自企業的訂單。從面料挑選、制版、剪裁直至成品制作,她在“真刀實槍”中鍛煉技能。這種學習方式早已成為該專業大多數學生的日常。
將企業車間建在學校裡,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濰坊尚德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德服飾”)有自己的考慮。尚德服飾生產經理王永偉告訴記者,山科職院師生開發的優秀樣板和產品,會被選入企業的版型庫,直接用於生產。
在山科職院紡織服裝實訓基地裡,不止尚德服飾一家企業。記者發現,從“中國企業500強”到小微企業,山科職院紡織服裝專業的合作企業名稱密密麻麻布滿了一整面牆。山科職院紡織服裝系主任李公科說,他們與企業的合作形式多樣,比如師生可參與企業研發、學生可在企業實習、企業導師會走進課堂給學生授課等。
山科職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福玉說,在學校與企業的雙重歷練中,學生加速成長。據了解,紡織服裝系是山科職院創建時間最久的院系之一。該專業的建立與學校所在地濰坊市的服裝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在山科職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徐曉雁看來,將高水平專業群建在萬億產業鏈上,要深耕濰坊,著眼山東,還要放眼國內,拓展國外。前不久,“全國科技創新企業500強”之一的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成立公司,亟須兼備“中文+技術”的人才。為此,山科職院與越南同塔大學合作成立“班·墨學院”。徐曉雁說,山科職院一方面輸出老師培訓越南當地教師,另一方面還輸出專業標准、專業課程、新形態教材、教學方案等。
引進一個人才 帶動一個專業
在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裡,周志強帶領學生們操作數控機床,完成一款數控刀盤的生產制造。
周志強是山科職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也是山科職院引進的人才。他和另兩名省技術能手、1位高級工程師等組成了“周志強工作室”。“我們這幾名骨干都有企業工作經歷,都身懷絕技。”周志強說。
近期,周志強團隊正利用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加工一款金屬葉輪。“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當地企業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浮鼓風機設備上。團隊通過優化產品加工工藝,使生產效率提升了30%。”周志強說,這些社會服務項目最終會成為我們的教學案例,融入課堂教學。
機械產業是山東省另一個產值過萬億元的傳統優勢產業。為促進該產業發展,山科職院建設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群、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群。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專業。”鄭德前感慨道。以“周志強工作室”為例,近年來,該工作室培養了山東省技術能手、濰坊市金牌工匠2名,指導學生獲得國賽一等獎1項,省賽一等獎3項。據統計,近3年來,該校將科技研發、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為179項教學項目,將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直接受益學生8500余名,提升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適應性和匹配度。
(記者 王延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