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學科調整,如何越調越優?

2024年10月22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材料智能技術專業、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陸續新設了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如何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本期報道特邀高校相關負責人、新增專業相關負責人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編  者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曹雪盟  丁雅誦

  嘉賓:

  浙江大學副校長  王立忠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張男星

  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  王魯寧

  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院長  楊學虎

  

  面向關鍵領域

  服務國家發展

  記者:目前我國推進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的步伐正在加快,調整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王立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不斷向綜合交叉領域發力。這樣的發展態勢,要求我們必須深化學科專業改革,適應大科學時代的知識生產和傳播需要,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學科專業調整是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再部署,對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張男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斷提升,如何從規模增長轉向質量和效益增長,如何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成為擺在眼前的問題。因此,高校學科專業調整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科專業是開展有組織人才培養、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四梁八柱”。隻有推動高校所設學科專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推進高校學科知識體系及教學與當前的技術變革相適應,才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記者:當前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著力點和方向是什麼?

  張男星:學科專業調整的主要方向,一是服務國家發展,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二是面向科技發展關鍵領域,支持高校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等關鍵領域布局學科專業﹔三是面向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差異化、側重化布局學科專業,實現學科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四是突出高校自身特色優勢,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做優特色學科專業。

  王魯寧:作為今年首設的24個新專業之一,北京科技大學材料智能技術專業,是響應國家對新材料技術發展的需求、主動適應新材料研發模式變革而設立的。具體而言,就是構建以材料科學和先進制造為基礎、人工智能全面融合、數據科學前沿引領的學科體系,培養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

  楊學虎:雲南農業大學於今年獲批首設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雲南是全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和生產區,種植面積和咖啡產量均佔全國98%以上。這一專業的設立,主要為了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培養咖啡領域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通過培養專業人才,推進產業發展及國際合作。

  突出優勢資源

  培育特色學科

  記者:在調整過程中,如何突出特色、提升優勢?

  張男星:突出學科設置特色,首先應當冷靜對待社會關於學科專業“冷熱”的偏向。近年來,新增專業中,工科專業佔比較高,且較多集中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等領域,個別高校在辦學競爭形勢等壓力下,緊跟新產業、新技術的發展,但對適合自身辦學實力與特點的專業設置需求缺少理解,跟風增設了一些“時髦”專業。學科專業的增減應當從高校自身的分類及辦學定位來審視。

  另一方面,突出學科專業特色、優化優勢學科生長環境,需要依托學科治理。良好的學科運行機制有助於將不同學科的生長要素集結起來,增強學科要素之間的互動,在促進學科整體發展的同時,為優勢學科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

  王立忠:浙江大學不斷推動學科調整與融合、促進前沿與交叉學科發展、引領學科范式創新。主要舉措有3個方面:一是優化學科群結構,動態調整增設集成電路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布局體育工程學、工程教育學等新興二級學科﹔二是增強學科內生活力,以“破零散、破壁壘、破同質化”的理念建立管理架構和協調機制,圍繞工程類專業學位開展整建制調整﹔三是培育形成新的學科增長極,結合國家新設置交叉學科門類和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契機,自主審核增列人工智能、海洋技術與工程2個博士授權交叉學科。

  記者:今年獲批的新專業,目前招生和培養情況如何,在資源優勢、課程設置等方面有哪些特點?

  王魯寧:北京科技大學材料智能技術專業今年招收45人,目前已全部招滿。該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數據與數據庫技術、智能材料設計、計算材料學等,既涵蓋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又涉及材料科學的應用,體現了多學科交融和創新。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依托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我們匯聚起跨國界、跨單位、跨學科的優勢教育資源,實行“學生+校內本科導師+國際本科導師/企業本科導師”的培養模式,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此外,學生還可以參加“材料智能軟件基礎與創新大賽”等素質拓展活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楊學虎:雲南農業大學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特色專業,培養能夠在咖啡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生產管理、工程設計、品質控制、經營貿易、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在課程設置上,咖啡相關特色課程是一大亮點,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選擇。此外,學校與國內外近40家高校、科研機構和咖啡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教學科研平台,並在校外設立了一批咖啡種植加工實訓基地,為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注重問題導向

  完善保障體系

  記者:新專業設立之后,還有哪些配套措施需要跟上?

  楊學虎:為保証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師資力量,我們組建了由雲南省咖啡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專家牽頭的專業教師團隊,同時聘請行業領域內具有豐富生產和科研經驗的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專業人士兼職授課。后續還將引進省內外優秀銀齡教授、行業技能人才等,進一步優化師資,並開展國際教學師資合作。

  王魯寧:教學支撐條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將依托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前期科研及教學設施基礎,結合學校相關建設經費、貼息貸款設備更新項目、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基金、學院自籌等多種渠道,不斷改善材料智能技術專業的教學設施條件,為相關課程實驗和上機提供軟硬件環境支持。

  記者:進一步做好學科專業優化調整,還需關注哪些方面?

  張男星:一方面,應加強學科專業發展規劃,有關行業部門要適時發布區域重點產業和行業人才需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行業部門要建立人才需求和預警數據庫,將學科專業設置、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另一方面,應繼續施行專業設置預申報制度,加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和准確性,推動高校從專業增減的零散狀況走向建立健全專業設置的有序機制。

  王立忠:在學科專業設置上,應注重問題導向、關鍵任務引領,進一步集聚資源向學科重點領域傾斜,促進學科建設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資源環境融合發展。同時,進一步擴大學科交叉和交叉學科拔尖創新研究生規模,提升學科交叉研究及育人成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2日 14 版)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