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敏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舉辦——
他的精神照亮后輩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謙遜,尊重身邊每一個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了我們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今天,我們紀念先生,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精神。”
9月29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鄭哲敏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活動上,多位院士專家講述了鄭哲敏的科研故事,緬懷這位赤忱報國、追求真理的科學大家。
鄭哲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為推動中國力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富國強民是夢想,總想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鄭哲敏堅持以國家需要為己任的真實寫照。
鄭哲敏是錢學森在美國期間指導的學生。回國前夕,錢學森找他談心說:“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數十載科研生涯,鄭哲敏畢生踐行這一教誨。
時間回溯到1960年秋天的一個下午,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發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炸。硝煙散盡后,一塊5厘米長寬、幾毫米厚的鐵板被炸成了一個規整的小碗,大家歡呼雀躍。所長錢學森興奮不已,拿著小碗給大家看:“可不要小看這個碗,我們將來衛星上天就靠它了。”
一個新興的學科就此誕生,錢學森起名為“爆炸力學”。其創始人便是錢學森的得意門生鄭哲敏。此后,鄭哲敏逐漸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釋放的科學規律,“馴服”了炸藥,並利用這種威力巨大的能量,解決了許多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核心難題。
為什麼會選擇爆炸為研究方向?為什麼沒選擇“高大上”的理論研究,而是選擇應用科學課題?這些是鄭哲敏接受採訪時經常被問的問題。鄭哲敏總是這樣回答:“就是想為國家做點實實在在的事。”他曾寫道:“一個人如果不是為群眾的利益工作,那麼生活便失去了意義。”
2013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鄭哲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科研人員,獲得這個獎,感到很惶恐,有了這份榮譽就有了份沉甸甸的責任。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盡到多少責任?所以總有點欠了什麼完不成的感覺。”
做爬坡的工作,干出汗的活
“做爬坡的工作,干出汗的活。”這是鄭哲敏對科技創新要勇攀高峰、敢於啃硬骨頭的生動詮釋。
1988年6月,在鄭哲敏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開放實驗室(LNM)成立。1988年至1993年期間,鄭哲敏任LNM第一任室主任,后曾任LNM學術委員會主任。
鄭哲敏的學生、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研究員洪友士記得,在LNM接受國家評估並獲得“優秀”的成績后,鄭哲敏曾語重心長地告誡LNM的成員們:“LNM雖然有了一定的成績,但不能滿足。前面的路途任重道遠,我們仍然要力戒浮躁,不斷爬坡。”
“科技工作和實驗室建設要‘不斷爬坡’,是鄭先生一貫的思想。”洪友士說,“這不僅是對LNM的要求,也是對力學所全所的要求。鄭先生還經常說,科技工作要爭做‘第一’,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如果是別人做過的事情,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鄭哲敏十分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甘為人梯,提攜后學。他曾用自己一生的經驗和感悟寄語青年科研人員:“自然科學研究是比較苦、枯燥,但這些基礎研究必須要走在前面,才能真正推進科技創造和發明,帶動其他學科發展。現在各方步伐都很快,但我想還應有一批人,有志於穩下來,實實在在做一些事。”
“鄭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和成就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今天,當我們再次提起先生的名字,那些被他點亮的人生、被他啟迪的智慧、被他塑造的品格,都一一浮現眼前,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羅喜勝說。
(記者 陸成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