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師”的三個夢想

2024年10月05日10:1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新貌)“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師”的三個夢想

“我是一個從牛背上走下來的火箭總設計師。”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謙遜地自稱。年過八旬的他,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

龍樂豪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講述了他的“火箭人生”。從一個農村放牛娃蛻變為火箭總師,龍樂豪視這段經歷為追逐讀書夢、強國夢、航天夢的過程。

1938年,龍樂豪出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個農村家庭。因生活貧困,家中付不起學費,龍樂豪小小年紀就在鄉野間放牛,對幼時的他而言,上學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直至1949年,11歲的他才走下牛背,進入學堂。雖然在班裡年紀較大,但龍樂豪學習自覺,刻苦勤奮,用他的話說,“跟得不錯,學習表現還可以”。

高中畢業后,龍樂豪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談起自己的讀書夢,龍樂豪常說自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

“考大學,報什麼志願無所謂,但隻要是國防軍工就可以,要強國。”生於國家積貧積弱之時,親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龍樂豪始終懷揣著強國夢。正如他有一次在香港大學演講時說,愛國於他而言是天經地義,國家的發展也成就了他個人的理想。

大學時期,龍樂豪在教室自習。(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供圖)

大學時期,龍樂豪在教室自習。(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供圖)

1963年,龍樂豪大學畢業,進入當時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投身中國航天事業。龍樂豪的航天夢由此開始,一干就是數十載。

他先后參與多個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工作,后擔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三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該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首個採用“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設計理念的火箭,不僅與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等重大航天任務緊密相連,也是中國首個發射次數過百的系列運載火箭,有“北斗專列”“金牌火箭”之稱。

20世紀80年代初,把衛星送入距地面36000公裡高空的技術被少數國家壟斷。為了滿足當時國內發展廣播通信衛星的需求,闖入衛星發射國際市場,老一輩航天人提出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通過“先改后捆”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中國火箭高軌道發射能力。長三甲系列火箭應運而生,這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1996年2月15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執行國際衛星發射任務。這是當時中國航天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能被國際商業發射任務選中,不容易。”龍樂豪說,它就像一個孩子剛出生就學會走路,首次亮相就是在國際舞台上表演。

這次發射受到世界廣泛關注。然而,發射遺憾失利。“當時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想的更多的是我們怎麼在跌倒的地方趕快爬起來。”為了找出故障原因,龍樂豪30個日夜幾乎沒好好睡覺,有人說他的頭發就是在那個時候愁白的。500多天后,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再次起飛,成功把一顆國際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回想這段經歷,龍樂豪稱之為“浴火重生再啟航”。

這些年來,長三甲系列火箭憑借良好的適應性和高成功率,成為中國高軌發射的主力火箭之一,其研制理念影響著后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研制。

如今,耄耋之年的龍樂豪已經退出工程一線,但他的“航天夢”仍在延續。他時常出現在青少年群體中,在全國各地播撒“航天夢”的種子。“科學精神是科學技術的靈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鼓勵更多年輕人奔赴科學探索的無人區。”龍樂豪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供圖)

同時,他也密切關注世界航天發展前沿,為中國的航天夢建言獻策。他指出,近年來中國航天發展迅速,世界有目共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出色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正朝著載人登月等目標不斷努力。從世界范圍來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進入第一梯隊。

“需指出的是,中國雖然建立了能力相對完備的運載火箭體系,但與航天強國相比,在進入空間的能力、效率和成本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龍樂豪說。

他表示,未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應瞄准世界航天發展趨勢,結合中國航天發展需求,著眼於更強的運載能力、重復使用技術、智慧火箭、航班化運輸系統四個方面,堅持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記者 馬帥莎)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