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凸顯科技特色 培育創新英才

——科技高中助推科學教育改革

2024年09月18日08:4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凸顯科技特色 培育創新英才

圖為溫州科技高級中學學生為參加MakeX機器人比賽做准備。 受訪單位供圖

圖為溫州科技高級中學學生為參加MakeX機器人比賽做准備。 受訪單位供圖

9月,位於上海浦東的華東理工大學附屬浦東科技高級中學正式開學。該校以數理和科技教育為辦學特色,探索新時代理科特色高中育人方式。

近年來,各地科技高中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日前,安徽省銅陵市印發《銅陵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科技高中等多種類型特色高中﹔天津市將通過多項措施,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探索形成包含科技高中在內的多樣化辦學格局……作為推進科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科技高中在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及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強人才早期培養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試點建設科技高中,加強大學與高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銜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建民介紹,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需要統籌考慮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與貫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學生形成長期穩定志趣的關鍵時期,還是各類人才成長的奠基時期。

而作為普通高中分類辦學特色發展的一種學校類型,科技高中承擔著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對於科技高中的定位和內涵,尚未形成明確統一的標准。在浙江省教育廳印發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分類辦學促進特色發展的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中,科技高中可進一步分為學術高中、數理高中、工程技術高中等類型﹔而在《銅陵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施方案》中,數理高中、科技高中等被歸為科技型高中的范疇。除此之外,科學高中的概念也被眾多教育領域學者廣泛討論。

李建民認為,無論是科技高中、科技型高中還是科學高中,它們的基本定位都是國家戰略人才早期培養基地。這類高中通過增強課程供給、教學方式、學校組織等與學生專業志趣深度培養的關聯性,形成對科學技術類人才的早期培養方案、課程方案、師資建設方案等。

“如果一定要對數理高中、科技高中等進行具體區分,數理高中在人才培養方面可能會更加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以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人才早期培養為核心目標。”李建民說,相比之下,科技高中的提法較為常見。這一方面是受到國外科技高中建設經驗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得益於科學教育的蓬勃發展。科技高中的內涵更為寬泛,在人才培養方面側重於實操技能訓練,以及對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的理解與掌握,更強調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

突出學校自身優勢

作為浙江省第一所科技高中,溫州科技高級中學今年迎來了第二批新生。該校以“弘正創新,點亮未來”為校訓,以“辦閃耀科學之光的現代學校”為辦學目標,以“育奉行科學精神的未來青年”為育人目標,充分彰顯科技特色。

“無論學生未來是否從事科技相關工作或學習科技相關專業,我們都希望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溫州科技高級中學校長何旦旭表示,學校希望學生成為一名全面發展人才的同時,能夠掌握更多科學知識,崇尚科學精神。

同時,何旦旭也強調,學校的定位是具有鮮明科技特色的普通高中。“除了國家要求的必修課程之外,在學校自主設置的選修課程中,我們把科技探究課程放在重要位置。”他介紹,學校以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抓手,重點關注實驗課程的落實情況,並將開展實驗課作為教師評價考核標准之一。在硬件條件上,學校建設了獨立的實驗樓和科創館,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實踐活動空間。

在李建民看來,與人文、外語、體育、藝術高中一樣,科技高中或科學高中都是普通高中分類發展框架之下的一類學校,首先需要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同時,這類學校應在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安排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權,並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為主要衡量標准進行相應調整。”李建民說。此外,在教學策略和師資力量建設方面,科技高中也應有自己的優勢與特色。李建民認為,在教學策略上,學校應更加強調“一生一案”個性化培養,與高校、科研院所等通過科技項目推動學生學習科學理論﹔在師資隊伍的配置上,學校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基本的專業素養,還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科研能力和指導能力。

完善配套支持體系

如今,各地興辦的科技高中大多處於探索階段。李建民認為,從國家和地方政策來看,目前針對科技高中、科學高中等的專門政策幾乎是空白,隻有部分相關文件中有所提及,尚未形成系統的政策規定。同時,在學校評價、建設標准等方面,尚未形成配套支持體系,標准化考試制度對科技高中等特殊類型高中發展存在一定束縛。此外,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科技高中缺乏專項教師資格認定渠道,幫助教師發現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支持性工具不足。

何旦旭也表示,科技高中在建設與發展中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如在思想理念方面,無論是學校、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需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素養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此外,科技高中還應有專門的發展路徑,在招生、升學等方面,都需要出台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作支撐。

李建民說,目前各地科技高中的招生工作大多是在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框架下進行的。此前,部分地區小范圍開展過“1+3”貫通培養實驗項目,即學生在完成初二年級學業后,自初三年級第一學期起在實驗學校就讀,學籍轉入實驗學校,按規定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后升入實驗學校高中,無需參加中考。這一模式或可減輕學生的應試壓力,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發展科技特長。

“從學生報考的角度來說,對理科學習感興趣、具有較強學習韌性、初中各科學習較為扎實的學生,可以考慮報考科技高中。”李建民說。

(記者 沈唯)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