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高成果轉化效能

產學研結合支撐旱區農業發展

2024年09月06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產學研結合支撐旱區農業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黃思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辦學理念,牢記服務旱區農業發展使命,堅持以產學研結合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以有組織的科技創新、轉化推廣、對外合作以及新農科建設,賦能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支撐引領我國“三農”事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扎實推進有組織科技創新,統籌構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科技創新體系,為發展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動力。學校緊密圍繞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鄉村振興等領域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突破學院和學科界限,改善行政化管理模式,打破均衡化發展思維,扭轉“五唯”評價傾向,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切實強化優質資源系統集成。學校組建五大學科群,以“揭榜挂帥”機制遴選30支創新團隊,以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科研范式變革,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推進有組織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經驗。聚焦未來產業發展,學校將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來農業研究院,以超前謀劃布局的六大涉農創新板塊為載體,進一步統籌相關優質學科資源和骨干力量,以高起點高標准的有組織科技創新為學校發展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使未來農業研究院真正成為創新資源的匯聚地、創新人才的蓄水池、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區,以及發展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高地。

  扎實推進有組織轉化推廣,打造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為發展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樹立典型示范。學校始終扎根西部,立足旱區,傳承弘揚建校伊始“未建系組,先建場站”的優良傳統,走出一條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辦學道路。近年來,學校與楊凌示范區深度合作,攜手在多個省區市布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基地年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達2370億元,成為與區域農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的創新源與輻射源。在此基礎上,學校與楊凌示范區還將按照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要求,以大學科技園、產業學院技術集成與轉化為載體,以農業試驗示范站為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發揮更大作用。

  扎實推進有組織對外合作,堅持以中亞地區為重點,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助力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中國方案”。近年來,學校把與中亞地區的合作交流作為重中之重,深度參與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在中亞地區建成10個產學研一體的高水平海外農業示范園,形成“以科技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多方協同共享”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模式,助力提升相關國家農業生產率。今后,學校將依托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等重要載體,聚焦旱區農業對外合作的關鍵領域和重大問題,進一步匯聚整合教育科技人才等資源要素,統籌謀劃和有組織推動我國農業“走出去”。

  扎實推進有組織新農科建設,不斷創新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持續推動傳統農林學科優化升級,建立健全優勢學科帶動優勢專業發展機制,積極創辦以學科交叉為特征的涉農智慧類專業,探索形成“四鏈融合、五項銜接、六維貫通”專業學位研究生育人模式和“三團一隊”實踐育人機制,為培養新時代卓越農林人才奠定堅實基礎。面向未來,學校將根據國家推進新農科建設的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來農業研究院、創新實驗學院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基地、試驗示范站、科技小院育人功能。學校將按照“通專結合、本研貫通、科教一體、產教融合”思路,統籌優化和有效集成教育科技人才資源,高標准謀劃和有組織推進“新農科試驗區”建設,不斷深化“農學+”專業建設機制,進一步做優做強涉農智慧類專業集群,探索設立農林特色鮮明的前沿與交叉新型人才培養專項,著力培養符合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和“高精尖缺”急需人才,扎實推進新農科建設。

  站在新的起點,學校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教育之強推動人才之強、賦能科技之強,為把楊凌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旱區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策源地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