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2024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周琪:找准人生坐標 書寫科技報國的青春答卷

2024年09月05日08:5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青春夢想,揚帆遠航。2024級新生沐浴著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對未知與挑戰,如何快速融入大學生活,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在知識的海洋裡,如何以筆墨為舟,繪就夢想的藍圖?又到一年開學季,各大高校書記、校長的深情寄語與殷切期望,照亮前行道路。人民網特別推出“2024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願同學們帶著這份叮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勇敢開啟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郝孟佳)“希望大家珍惜當下,在課堂上接受新知,在社團活動中提升素養,在科研實踐中錘煉能力,在體育鍛煉中強健體魄,在社會實踐中開拓眼界、增加閱歷,將困難作為考驗,將挑戰視為機遇,將壓力化為動力,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全面提升你們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的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周琪寄語全體新生。

周琪介紹,國科大的校園發端於當年的“兩彈一星”事業,今天校園內依然保留著很多印証共和國歷史的建筑、樹木和道路,它們是這座校園最珍貴的歷史標記。希望同學們沿著老一輩科學家曾經走過的那些路,感受一下他們當年的生活、工作軌跡,感受他們矢志報國的赤膽忠心和對科學的執著態度和追求,不斷汲取奮進的精神力量。

周琪還和同學們分享了三點體會,一是要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樂為敢為,善作善成﹔二是要有品位,有品位才能有創新的能力,才能勇立潮頭﹔三是要有情懷,有情懷才能做到榮辱不驚,才能擔當大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周琪致辭。學校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周琪致辭。學校供圖

以下為周琪校長在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原文(節選)——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領導和來賓:

大家早上好!

山雨初霽,萬物一新。今天,我們在雁棲湖畔、長城腳下,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喜迎來自天南海北的兩萬余名新生。受侯建國院長委托,我謹代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祝賀你們站在學業新的起點,歡迎你們來到離科學最近的地方。

同學們,今天是9月1日,再過一個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再過兩個月是中國科學院建院75周年。在此期間,我們還將迎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60周年紀念日。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上空升騰的蘑菇雲,向世界宣告,中國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核威脅,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有了堅實有力的屏障,為我們贏得了數十年的寶貴發展機遇。當年,中國科學院累計投入40多個單位,一萬七千余人參與相關工作,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2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有17位曾經在中國科學院工作。

中國科學院建院75周年以來,始終堅持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一代一代科學院人矢志創新、科教協同、砥礪奮進,創造了科技發展的奇跡,已成為不可替代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同學們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我們的校園要建在距離城中心五六十公裡的懷柔駱駝山下?我想告訴同學們,今天的校園發端於當年的“兩彈一星”事業,1958年,錢學森、郭永懷等老一輩科學家,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科學院懷柔火箭試驗基地,這裡是“兩彈一星”事業的發源地之一。今天校園內依然保留著很多印証共和國歷史的建筑、樹木和道路,它們是這座校園最珍貴的歷史標記,是一個偉大時代的精神地標,是一段輝煌歲月的無聲訴說。大家稍微留意,就會發現學校內不少建筑都標有它曾經的“用途”,你們學長們喜歡漫步的情人坡坐落在當年的燃料庫旁邊﹔你們喜愛的健身房、金工實驗室是當年“兩彈一星”的生產車間﹔你們打卡的“國科大”的河,是當年基地的泄洪溝。西區籃球場為大家保留了一棵碩大的柳樹,因為那棵樹曾見証了我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院士和同事們促膝談心的場景。希望同學們沿著老一輩科學家曾經走過的那些路,感受一下他們當年的生活、工作軌跡,感受他們矢志報國的赤膽忠心和對科學的執著態度和追求,不斷汲取奮進的精神力量。

兩周前,“兩彈一星”元勛之一、我們敬愛的老院長周光召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光召院長是德高望重的理論物理學家、粒子物理學家。在60年代初,當得知蘇聯撤走援華專家,“兩彈一星”研制陷入困境時,他毅然放棄了國外科研工作,回國參加原子彈理論研究。他和鄧稼先先生等共同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和於敏先生一起突破了氫彈的基本原理,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性的貢獻。

就在前天,周光召先生的家人將光召先生的“兩彈一星”的功勛証書等一大批珍貴遺物捐贈給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我代表在校的7萬余名師生,尤其是你們2萬余名新入學的學生,向光召先生的家人鄭重承諾,國科大將用心守護好這份遺產,全力傳遞好這支精神火炬。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在升級改造期間開辟了臨時展廳,已將這些文物收藏,並於今天正式向同學們開放,大家可以去瞻仰、獻花,也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你們的感想。你們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選擇走進與“兩彈一星”有特別淵源的校園,既是大家選擇了國科大,也是歷史選擇了大家。

歷史總是與現實交相輝映,今天的雁棲湖校區在歷史的積澱中更加煥發了勃勃生機。在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建設的大潮中,作為黨和國家確定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集聚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重大基礎設施和前沿的科技交叉平台,正在成為集聚全球高端科學家和前瞻性的基礎研究的創新高地。同學們的加入正當其時。

人的一生,是一個在不斷競爭中成長和發展的過程,在你們未來的人生發展道路上,有形的考試會越來越少,而無形的考核會越來越多,有標准答案的考試越來越少,需要你們自己探索闖關的考驗會越來越多,你們在雁棲湖的生活和學習是你們在奔赴科研創新前線前難得整裝蓄力的時光。希望大家珍惜當下,在課堂上接受新知,在社團活動中提升素養,在科研實踐中錘煉能力,在體育鍛煉中強健體魄,在社會實踐中開拓眼界、增加閱歷,將困難作為考驗,將挑戰視為機遇,將壓力化為動力,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全面提升你們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要做好這些,我跟大家分享三點體會。

一是要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樂為敢為,善作善成。“不求功名利祿,隻想讓祖國更強大”,這是“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先生的夢想。作為國科大人,你們的夢想是什麼?你們的目標又是什麼?這是一個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時代,能讓國家更強大、能讓民族復興的國之重器不僅僅是“兩彈一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更是不斷推動這些領域能夠持續創新,能夠打造更多新時代國之重器的那些人,希望同學們找到這個“夢想”,努力成為你們夢想中的樣子。有夢想、有目標的人,才不會隨波逐流、隨遇而安,才能杜絕“無利不起早,無分不選課”,才能摒棄做簡單的驗証、人雲亦雲的跟蹤模仿研究,才能堅持自主創新,才能走出“舒適圈”,挑戰“無人區”,才能開辟新的科學疆域。

二是要有品位,有品位才能有創新的能力,才能勇立潮頭。“隻走別人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院士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帶領團隊不斷創新,開拓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航天測控發展之路。科技創新僅有美好的願望和夢想是不夠的,是需要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別於一般的工作能力,還需要強大的鑒賞力和想象力。學校在努力為同學們打造更有“品位”的學習生活環境,更有特色的科研實踐場所,更能增強你們體魄的場地設施。“兩彈一星”文化帶、“兩彈一星”紀念館正在重塑。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日益豐富,東區三、四食堂的改造正在進行,你們昨天看到的巨大校徽已經懸挂在穹頂之上,西區二食堂對面的原火箭試驗基地的水塔,不久后也將被重新定義,將會成為一個展示“兩彈一星”精神和文化的精神燈塔,希望它能成為你們逐夢路上的引航標志﹔東區新落成的科學與藝術大樓將有常態化的藝術巡展,校園裡的科學、藝術、體育、文化氛圍愈加濃厚。希望同學們樹立健康的審美,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強健的體魄,在不斷學習、不斷超越、不斷突破中持續提升學術品位和生活品位。

三是要有情懷,有情懷才能做到榮辱不驚,才能擔當大任。“兩彈一星”精神的底色就是愛國。光召院長曾說,“科學的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制造原子彈,好比寫一篇驚心動魄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工人、解放軍戰士、工程和科學技術人員不下十萬人譜寫出來的!我隻不過是十萬分之一而已。”“兩彈一星”的成功,彰顯的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英雄集體“大力協同”的集中體現,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深刻詮釋。老一輩科學家深沉的家國情懷,敢為天下先、敢啃“硬骨頭”、敢打“硬仗”的膽識和氣魄,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動力,也應該成為同學們成長的底蘊和底色。

希望同學們在雁棲湖這個承載歷史、見証現實、啟迪未來的地方,靜心叩問選擇國科大的初心,用心理解前輩們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潛心書寫屬於你們自己的科學人生。這個時代是屬於創造者的時代,是屬於你們的時代,祝同學們在雁棲湖、在國科大學習順利,生活愉快!同時,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祝全體教師節日快樂、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