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賽教融合促創新
智能摩托車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等自動識別賽道,自主循跡,僅用34.576秒穿越長達53.584米賽道的急彎坡道,又快又穩到達終點。這是日前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第十九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總決賽中,摩托組賽場上的一幕。
在比賽中,哈爾濱工程大學濟海追風6隊的智能摩托車憑借優異的性能獲得了國家一等獎。團隊成員王佳樂是哈爾濱工程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的大三學生。王佳樂告訴記者,從去年11月份開始,團隊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車輛制作與調試。“我們可以隨時去學校的學生實踐創新中心調試小車,有問題還可以向老師和學長學姐請教。”王佳樂說。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列出的所有學科中19個含金量最高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該賽事旨在提升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除了摩托組外,此次競賽還設置了電磁組、氣墊組、視覺組、模型組、越野組等多個組別,涵蓋模式識別、傳感技術、電子、計算機、機械、通信、汽車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其中,氣墊組作為今年新設的組別,更是吸引了眾多參賽隊伍的關注。
獲得氣墊組一等獎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大二學生華煜告訴記者:“氣墊組小車沒有車輪,要靠氣墊摩擦前進,非常有挑戰性。相比其他小車,氣墊組小車雖然前進速度更快,但很容易發生漂移。團隊創新設計了無刷電機,通過側向電機抑制橫移,墊升電機減少摩擦,推進電機提供動力等方式,使得小車轉向更加靈活。”
“智能小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控制、模式識別、傳感技術等知識,很好地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哈爾濱工程大學智能工程實驗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許德新說,參與科創競賽的學生,其畢業設計的完成度和創新性更高。這充分証明競賽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近年來,哈爾濱工程大學不斷打造科創育人新模式,通過開展“一院一品”“一院一新”“一院一國際”各類賽事,營造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創新氛圍。
(記者 朱 虹 李麗雲 通 訊 員 谷 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