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科創大賽激發師生創造力
“山城”重慶地形地貌獨特,在公交運營上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優化公交系統應對挑戰?近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西大附中”)學生團隊給出了答案。
在剛剛落幕的第3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西大附中國際課程中心高2025屆學生晏梓翔、朱嘉政、謝卓宏,憑借他們的研究項目“山地組團城市跨組團公交線路客流規律分析及線路優化研究——以重慶、貴陽市為例”,榮獲了LISE 2025盧森堡青年科學家專項獎。他們還因此獲邀參加今年11月舉行的2024年盧森堡國際科學博覽會(LISE)。
“作為重慶人,我很喜歡這裡的地形地貌,閑暇時喜歡坐不同的公交車,去觀察我們的城市。”晏梓翔說,在指導教師唐印的啟發下,他聯合了同樣熱愛研究公交線路的朱嘉政和謝卓宏,組成團隊,開始了對城市公交交通線路的研究。
在研究中,團隊成員對山地組團城市公交線路的客流規律進行實地分析。他們發現,與平原城市相比,重慶這樣的山地組團城市公交存在線路客流集中、早晚高峰持續時間長和客流強度高等問題。通過對選定的公交線路進行反復調研,團隊設計了“直快公交”“動態公交”等解決方案,以提高運營效率,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后,團隊將另一山地城市——貴陽列為研究對象,先后三次前往貴陽進行調研,並進一步優化了設計方案。“在調研中,我感覺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謝卓宏說,他們三人都把城市規劃、工程設計作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職業規劃,希望能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除了學生團隊在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獎項以外,西大附中教師蘇翔同樣取得了優異成績。
此次大賽中,蘇翔的項目“Pocket DisLab——基於Esp32 與Phyphox的無線力傳感器”在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他還被授予熊友廉優秀科技教師獎。
“傳感器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與考試中,但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演示設備讓資金吃緊和硬件設施欠缺的普通學校望而卻步。”蘇翔介紹,他設計的這一裝置的工作原理類似於電子秤,可以通過藍牙模塊將數據傳輸至手機App,實現物理實驗的實時化、數字化課堂展示。該項目旨在降低數字化實驗教學設備的使用門檻,為農村及資源有限的學校提供便捷、經濟的可視化教學工具。
目前,西大附中初步奠定了“一校十區”的集團化辦學格局,通過校區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在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教育的同時,學校還積極融合生涯規劃教育、綜合實踐教育等多種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發展平台。
西大附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師生在各項科技活動中的優異表現,正是學校科創教育持續進步的生動體現。學校不斷提高科創教育水平,形成以課程融合為基礎、各校區開展特色科技項目的“大附中集團校”聯合培養模式,通過開展“創客馬拉鬆”“STEAM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並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合作,攜手培養創新拔尖人才。
(記者 雍 黎 實習生 譚 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