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跨越山海見真情 校地合作促發展

——復旦大學打造高能級創新生態圈

2024年08月27日08:3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跨越山海見真情 校地合作促發展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在雲南永平開展醫療服務。復旦大學供圖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在雲南永平開展醫療服務。復旦大學供圖

   新學期,雲南永平縣永平一中畢業生李瓊鋒將成為復旦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的新生。他也是復旦對口幫扶雲南省永平縣以來,永平一中第一個考進復旦的學生。

   從彩雲之南到祖國北疆,復旦大學定點幫扶、對口支援持續發力﹔從長三角到粵港澳,創新創業朋友圈不斷拓展。融入上海,服務全國,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一套校地合作“復旦打法”正在形成。

  結對幫扶

  種下一棵棵“樹”

   2012年,復旦大學開始定點幫扶永平縣。那一年,李瓊鋒讀小學一年級。12年后,他從永平一中“復旦·永平振興班”考入復旦大學。李瓊鋒圓夢復旦,是復旦定點幫扶永平、久久為功的一個縮影。

   2019年4月,永平縣正式脫貧摘帽。脫帽不脫手,復旦將定點幫扶工作納入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統籌部門牽頭抓總、二級單位分解任務、業務部門各司其職”的長效幫扶格局,不斷創新幫扶工作體制機制。

   2021年底,復旦探索構建“院系—鄉鎮”結對幫扶機制,推動首批7個院系黨委與永平縣7個鄉鎮黨委結對,充分發揮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線聯動”優勢。2023年2月,以“文理結合、產業匹配”為原則,第二批7個院系黨委與永平縣鄉鎮黨委結對,形成“2+1”黨建聯建攜手幫扶新格局。

   跨越山海,種下一棵棵“樹”,復旦大學對口支援和部省合建也在火熱開展,一批關鍵崗位上的教學管理人才為受援高校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2019年,甘肅河西學院臨床醫學院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20年,河西學院新增教育、農業、旅游管理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雲南大理大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22年,雲南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內蒙古大學成立戰略咨詢委員會及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兩個創新中心﹔與西藏大學聯合建立“西藏大學—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全球氣候變化聯合實驗室”……2019年至2023年,復旦大學各附屬醫院支援雲南、江西、青海、寧夏、貴州、四川、甘肅、新疆、西藏9個省區的98家醫療機構。

  融入上海

  找准校地合作發力點

   今年5月,上海楊浦區政府、復旦大學與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發起成立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在這裡,採用“政府引導、高校支撐、市場主導、開放運作”的模式,圍繞區域產業特征,聚焦復旦理工醫等學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升區域科創能級,實現科技與城市深度融合。

   大學賦能城市發展,城市滋養大學建設。於大學而言,積極融入城市,實現名城名校雙向賦能,勢在必行。幾年間,復旦大學在上海各區多點布局,全面融入上海新發展格局,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2023年以來,學校黨委部署開展“切問近思”大調研、“融入上海”大走訪等行動。通過問需求、談合作,復旦大學立足自身優勢稟賦,不斷找准校地合作發力點,共同助推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在徐匯濱江,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落地,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學智能前沿創新策源地、催生AI產業化的原創科技、構建AI賦能千行百業、助燃新質生產力的全新生態圈﹔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在浦東新區成立,學校主動對接上海積極打造國際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產業創新高地的重點任務,構建創新人才集聚和培養高地,打造新工科建設的強勁引擎﹔在寶山區,寶山復旦科創中心落地,聚焦新材料、信息與電子、裝備與制造三個領域,推動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對接,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共同打造產學研合作示范區﹔在虹口區,復旦大學附屬復興中學揭牌,區校雙方將以此為契機,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共建教育新高地……

   復旦大學深知,要做事、要成事,單打獨斗是不夠的。學校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臨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探索科研、管理、服務聯動與協調的大合作機制,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大合作格局,奮力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時代考題”。

  大合作

  開辟新賽道形成“新打法”

   2024年初,復旦大學與浙江省衢州市正式牽手,簽訂共建衢州復旦研究院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生物醫藥領域攜手共建高水平研究院。地方所需、復旦所長,“復旦研發,衢州轉化”生物醫藥跨區域協同創新的故事就此開啟。

   復旦大學積極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建設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浙江分中心、廣州南沙復旦國際科創園等校地合作創新平台﹔推進與浙江、廣東、山東、雲南、內蒙古、河南、黑龍江、山西建立和深化省校戰略伙伴關系以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南、江西、新疆等省區的合作交流與項目實施﹔聯合發起成立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推進與華為公司、中國商飛、國藥集團、阿裡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重點行業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

   從精准醫學到國際金融,大合作的覆蓋范圍不但在物理空間持續拓展,也在行業領域中取得突破。近年來,泰州研究院建成的20萬人規模“泰州隊列”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自然人群隊列之一,同時建立了支撐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的人類遺傳資源平台和健康大數據共智平台﹔寧波研究院在長三角布局運營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協同總規模超30億元的多支專業市場化基金,累計培育多家行業內有影響力的明星企業,已成為學校服務科技創業孵化的主力平台﹔義烏研究院聚集超百人科研團隊,打造高能級科技孵化型科研平台,研究院成果獲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已穩步成為浙中科創走廊的建設主力軍之一﹔珠海研究院扎根橫琴,聚焦對澳合作和人才引培、科技創新、企業引育,已成為復旦服務粵澳深合區創新高地建設的橋頭堡﹔大灣區研究院面向精准醫學前沿研究和重大成果應用轉化,引進頂尖科學家及團隊落戶大灣區,構建創新、轉化、產業化體系,已引進24個課題組,建立了高水平公共技術平台,推動建設南沙復旦國際科創園(一期)。

   開辟新賽道,形成“新打法”。2023年,復旦大學聯合地方政府、國企及市場化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復旦科創母基金,將關注長遠,推動創新突破,以國家重點領域、上海重點產業戰略部署為牽引,健全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建立風險管控和收益回報機制,加強協同,構建創新生態,對接學校產教融合創新平台,讓創新收益反哺創新人才。

   一個校地聯動、充滿活力的高能級創新生態圈正在生成。

   (記者 顏維琦 通訊員 李斯嘉)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