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故事,從頭堅持別搖擺
業務述評:(2015年2月9日∼2015年2月15日)
“遠處山上傳來石頭掉落的聲音,隻見一隻雪豹正追逐一群北山羊。兩者都是登山之王,你追我趕,在陡峭的懸崖和崎嶇的山隙間如履平地。幾番角逐后,一隻北山羊幼崽不幸失足,摔死在山崖,成了雪豹的美餐。這是近日天山考察隊近距離目睹的雪豹捕食的驚險場景。”這是《天山雪豹種群逐漸恢復》(27日16版)的開頭,有場景、有動作、有對比,畫面感強,動感十足,雖是篇小稿子,可依然是個吸引讀者的好故事。
在編委會不斷強調講好故事的形勢下,文風有了很大改觀,可讀性不斷增強,但大家還是在講故事上搖搖擺擺,有時講有時不講,講得也時好時壞。
本周有兩篇頭版頭條,故事講得各有特色。
農民變市民,到底難不難?魏青梅有發言權。短短3年,她趕上大棚改,拆掉一處舊瓦房,免費分到兩套新樓房﹔從污水橫流的老村,搬進設施齊全的新社區。“村集體預留8000平方米商業房,租金共享,替農民交水費、物業費、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鄭州大棚改家門口城鎮化》(26日)從具體的人說起,與生活緊密聯系﹔
“愛打電話,愛發短信,愛裝警察、裝檢察官、裝法官,愛說電話欠費、惡意透支、法院傳票、賬戶安全,其實就是個電信騙子,請立即撥打110!”4月25日,石家庄市新華區民警李志輝,放棄休息時間,來到和平二社區,針對近期電信詐騙案件增多現象,對著一大幫老大爺、老大媽繪聲繪色地就案說法。《河北過半黨員當志願者》(30日)從場景說起,與社會問題結合緊密。兩篇稿子都關系到老百姓的痛感,又有人物的命運感和生動的畫面感,頗能吸引讀者。
梳理本周來稿,挺有意思,同一類型、甚至同一欄目的稿子,講故事的水平很有對比性。
先看一組寫人物的稿子。
走進技校那一刻,謝元立便與焊接這門手藝牢牢“焊”在了一起,只是沒想到日后的人生也會如焊花般絢爛精彩。《謝元立:用青春和智慧點亮焊花》(27日9版頭條)開頭,一個“焊”字,真是傳神,既與主人公謝元立的身份相符,又表現了他一生與這個行業的緊密聯系:他的人生也如焊花般絢爛精彩。
同一天、同一版面的右肩,《大洋深處金剛鑽》寫的是中海油981作業團隊,這是一個177人的團隊,又如此優秀,其中的精彩故事,肯定不少,完全有條件超越謝元立稿成為頭條,但作者是這樣開頭的:
作為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海上鑽井平台,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海洋石油981”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世界的關注。
這樣平淡的敘事,又能引起多少讀者的興趣呢?
同樣寫人,《高級技師楊杰有技術就要傳給更多人》(29日16版)是這樣講故事的:
在安徽淮北礦業集團朔裡礦業公司,有個“楊杰講堂”,是國內首個以一線工人名字命名、培訓現代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實訓工作室,也是首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雖然也有場景,但整體是靜態呈現,缺乏動感。講故事就要講最新鮮、最具體、動感最強、場面最有戲劇性的。或許,記者再挖掘挖掘“楊杰講堂”的現場,就能講出一個更吸引人的故事。
有些記者寫人會講故事,但寫調查稿就不會講了。
近年來,廣東東莞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借助高等醫學院校資源優勢,在設備、人才等方面下重本,技術及服務不斷提升,逐漸贏得市民的信賴,成為醫療改革的重要推手和醫療服務市場的重要補充。(《東莞民營醫院撞破“玻璃門”》28日13版)
一段時期以來,勞動關系事件頻發,引發社會關注,成為矛盾焦點。(《勞資訴求該咋對接》29日6版)
這種文件式的語言,從概念開始,很難吸引讀者。其實,講故事並不局限於某種題材,調查稿更應該用事實說話,更應該講好故事,以所調查的問題為導向,激發讀者的閱讀願望。
老陳到公積金管理中心一查,傻眼了。工作了一輩子,臨退休的老陳想把一直扣繳的公積金取出來,裝修一下,迎接晚年生活。可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人說,老陳根本就沒有公積金賬戶。
《我們的公積金咋沒了》(29日16版)開頭就這樣講故事,繪聲繪色,一波三折,短短不到一百字,不但講了故事,還切了題,讀者清清楚楚知道接下來要說“公積金沒了”的事兒,但到底怎麼說?老陳的公積金到底去哪了?這事兒咋解決?都吸引讀者不得不讀下去。
“鄉鎮衛生院的韋堅全,終於成了‘縣醫院的人’。”《鄉醫院“找婆家”》(27日13版)從人物命運發生變化說起,韋堅全咋就從鄉鎮衛生院的人變成縣醫院的人了呢?“去年11月,廣西上林縣三裡鎮中心衛生院加挂‘上林縣人民醫院三裡分院’牌子,正式被縣醫院‘收編’。”一句話點明原因,接下來就要講如何“收編”、“收編”后有些啥變化、碰到了啥困難,也是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同是講故事,講什麼樣的故事,怎麼講,效果也不一樣,且看三篇“一帶一路”系列稿件。
福建泉州東湖路,一座外形宛如古代帆船的白色建筑,靜靜地泊在綠樹藍天下,如一艘遠航歸來的海船緩緩駛入港灣,兩片碩大的風帆高聳雲天。這就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
《泉州干勁足步伐穩》(27日1版)語言優美,但過於靜態,且描述了一個過去完成時的狀態,文中倒數第二段列舉了多個場景,其實都可以展開,選任何一個場景放在開頭,都可以講一個現在進行時的故事。
鄭州機場。185條航線,繁忙起降,覆蓋除非洲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去年37萬噸貨郵吞吐量,聯通四方。而今,登高遠望,二期擴建工程步調鏗鏘。年底,鄭州機場客運能力將提升至每年2900萬人次,貨運能力升至每年50萬噸。
《鄭州謀劃遠措施實》(30日1版)倒是從當前切入,試圖動態化,但太泛,有點兒概念化,不夠具體,因此不夠生動。
清晨,迎著渤海灣初升的朝陽,天津港集裝箱堆場的裝車現場,十余個裝有來自日韓進口汽車的集裝箱,將搭乘天津港至二連浩特的鐵路班列發往二連浩特口岸,最終出口到蒙古國。海鐵聯運為日韓等地商品發往歐洲、蒙古國搭建了快速通道。‘在傳統路線下,貨物從日本海運到俄羅斯聖彼得堡需要70多天,但通過天津港上岸,再由鐵路運經滿洲裡或二連浩特運往聖彼得堡隻需要25天左右,運輸時間大幅縮減。’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市場事業部副經理羅津介紹說。
《天津優勢多行動快》(26日1版)的開頭從明確、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切入,還有直接引語,講故事的指向是對的,白璧微瑕的是語言不夠凝練,若再簡潔些,故事更精彩。
講好故事,歸根到底是個意識問題,有了講故事的意識,肯定能找出精彩故事來。以《一戶年均節水五十噸》(25日10版)為例,“在河北石家庄2014年度‘環保達人’頒獎現場,55歲的王方神採奕奕。苦心研究10多年之后,他發明的節水馬桶開始走向市場。”開頭的確是個場景,現場感也很強,但能不能更吸引人呢?接著往下看,“這種用半杯水就能沖淨的節水馬桶,顛覆了傳統馬桶的設計思路,一戶人家每年可節水近50噸。”這句話提供的信息難道不是更有意思嗎?正常情況下沖馬桶需要多少水,相信大家都有個概念,與“半杯水”相比,反差可真是大,如果直接拿這個“半杯水”開頭的話,是不是戲劇性、對比性更強烈些呢?故事要講得精彩,就要把那個最抓眼球的點拎出來。
其實,每篇稿子都是記者深入採訪的結果,採訪中不可能沒有亮點,記者需要做的就是堅定樹立講故事意識,把最亮的、最新的、最打動自己的東西放在最前面,講故事,從頭開始,不要搖搖擺擺,把亮點埋沒在瑣碎敘事中。
(費偉偉,人民日報正高二級編輯。曾任《市場報》副總編輯、《中國能源報》副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福建分社社長、地方部副主任﹔六次獲中國新聞獎,獲范敬宜新聞教育獎﹔著有《新聞採寫評》《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好稿怎樣講故事》等新聞業務專著6部﹔主編《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人民日報寫作課》等新聞業務專著6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楊花漫漫》等散文、游記、通訊集3部。)
(選自《人民日報記者說: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