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多把“尺子”量學校,一種合力促成長
6月底,湖南省長沙市教育局發布《教育評價數字化轉型,讓學生成長看得見——2023年長沙市普通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以下簡稱評價報告)。評價內容包括學生成長、教師成長、學校發展三個部分,涵蓋學生心理健康、科學素養兩個專題。同時,長沙市公布了“低進高出、高進高出”、特色發展等“學業增值+能力素養”發展較好的學校名單。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長沙市已連續8年向社會發布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從2013年起,長沙市積極探索“從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的增值評價,採取建構指標體系、迭代評價模型、探索實施路徑、強化結果應用等措施,努力解決“唯分數、唯升學”頑疾難除、學校辦學動力不足、教育功利化傾向嚴重等問題,推動教育從“育分”向“育人”轉變。
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主任鄒良介紹,評價報告基於不同基礎,開展分類評價,堅持“不比基礎比進步,不比背景比努力”,將學校學生成績與增值進行組合分析,將學校學業發展特征劃分為引領型、穩定型、中等型、潛力型、待提高型,對高位運行學校、低入口學校、新建學校和特色學校的學業增值及相關因素綜合發展狀況進行分類分析,引導學校改變“唯分數”觀念,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持續跟蹤分析學生學習興趣、科學素養、勞動素養、心理健康和教師評價素養等狀況,為學生、教師發展軌跡進行數據畫像,呈現成長動態。
在多把“尺子”的評價標准之下,全市學校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定位,從“一列縱隊”轉向“多列縱隊”,一批原本群眾認可度不高、發展不理想的學校在綜合評價的推動下“異軍突起”,贏得廣大家長學生認可。這就改變了傳統的僅以升學率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傾向,推動學校從“育分”向“育人”轉型,讓所有學校都能體驗到辦學成功的價值感,從而調動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的辦學積極性。
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看來,2017年成立的雅禮洋湖中學,就實現了學生培養的“低進高出,高進優出”。
“教育,特別是高質量的教育,不是為了達成某些指標,也不是為了提高分數和升學率,而是面向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雅禮洋湖中學副校長劉清認為。
劉清表示,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基於由“提高分數”向“培養素養”轉變的育人觀念,實施多維度的育人策略。雅禮洋湖中學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建設校本課程,構建包括“德行正雅、智力博雅、身心健雅、美趣高雅、勞動奮雅”五個維度的育人理念,堅持育人體系化、體系項目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對農村學校而言,教學質量是否被認可,學生人數變化是最直接的“風向標”。長沙市寧鄉市五裡堆中學一沒區位優勢,二沒硬件優勢,三沒師資優勢。如此困境,如何提高質量呢?
“我們選擇從課改入手,向課堂要質量,引導教師從‘管學生’向‘服務學生’轉變。”五裡堆中學校長鄧澤華告訴記者,五裡堆中學學生的評價是多維度的,學校進行的勞動與社會實踐、綜合素質培養等評價都非常有特色。當前,學校已成為長沙市“未來學校”項目建設校。“教師不願走,學生願意來,學校教育教學生意盎然。在這裡,老師的努力成就了學校的品質,學校的品質成就了老師們的幸福。”鄧澤華說。
為改變當前綜合評價結果應用受眾面窄、實效性不強的現狀,長沙市多措並舉推進結果應用,變“束之高閣”的評價報告為務實管用的行動指南,用好質量評價“助推器”,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一方面,構建“立體多維、回應熱點”的指標體系,解決“評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形成“靶向改進、促進發展”的應用范式,解決“怎樣用”的問題。
劉清說,每年學校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都會詳細展示評價結果、學生成長、教師成長、學校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總結與建議等內容。學校按照相關維度,參照增值評價數據,不斷補短板、找亮點、聚合力,實現學校高質量育人。比如,學校在探索精准教學、科學減負的方法和提升學生學習力、內驅力上下足了功夫,目前作業設計、智慧教學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
(記者 靳曉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