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這座實驗室,助良渚古城遺址“延年益壽”

馮 源
2024年07月22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有兩條關於文物保護的消息引發關注。一是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啟用了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實驗室,意味著為良渚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進一步整合各個科研院校的專業資源開辟了新渠道﹔一是古建筑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聯合工作站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旨在破解古建筑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常言道“水來土掩”,但是土遺址也怕水,在地處江南潮濕多雨環境的良渚古城遺址,文物保護工作者們就一直在與水較量。日前,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啟用了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實驗室,研究如何讓良渚古城遺址“延年益壽”。

2022年7月,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和敦煌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南分中心。此次實驗室的成立標志著分中心進入了實體化運作。它總面積1500平方米,下設7個分實驗室,以及標本室、專家研究室等多個配套空間。在啟動儀式上,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還與浙江大學、河海大學簽約共建聯合實驗室,並聘請了來自敦煌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河海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學者,組建良渚遺址潮濕環境土遺址保護學術委員會。

“我們不能在遺址上直接開展病害防治研究,但是我們可以分析遺址土的成分,對遺址土進行仿制,用仿制土來開展病害研究防治。”在實驗室一樓的土遺址建造工藝實驗室裡,河海大學袁俊平教授說。

而在三樓的化學實驗室裡,浙江大學文物保護材料實驗室張秉堅教授介紹,實驗室的任務就是研究適合潮濕環境下土遺址保護所需的各類化學材料,“我們可以從分子層面來研究良渚遺址的保護”。

良渚古城遺址是2007年發現的,而當地潮濕多雨的環境會給古城帶來一系列影響,例如,水分增加可能加劇土體風化開裂,而潮濕環境下,土體上更易滋生苔蘚、真菌等生物,形成病害。因此,從古城發現之日起,文物保護工作者就開始對它實施一系列保護措施。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與多家高校與研究機構的持續合作,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形成了“綜合環境控制法”的新思路,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據新華網)

 

古建筑保護研究聯合工作站在太原成立

據中新社電  (記者胡健)古建筑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聯合工作站(以下簡稱“古建筑保護研究聯合工作站”)日前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這也是中國國家文物局首個聚焦於某一重點領域的聯合工作站,旨在通過科技創新、國內外交流合作等方式解決古建保護難題。

山西現存古建筑28027處,其中元代及以前木結構建筑518座,居全國之首。這些古建筑門類齊全、序列完整、樣式繁多,構成了中國古建筑史上獨一無二的標本體系。與此同時,在古建筑精細化勘察、營造技藝復原、結構加固以及壁畫彩塑保護技術等方面,還存在重點難點問題亟待解決。

為此,山西先后出台《山西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實施方案》《關於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探索利用政府一般債券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利用,設立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拓寬文物保護資金來源,實施全科人才定向培養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表示,期待古建筑保護研究聯合工作站更好地發揮各方人才、技術等優勢,以聯合開展科技創新項目為紐帶,以人才隊伍培養為支撐,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導向,加快構建協同發展體系。

據介紹,2004年,國家文物局啟動重點科研基地建設,目前已在全國建設40家。

(責編:李依環、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