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跨協同”促產教深度融合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教授盧華山(左一)指導學生使用數字化設備。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制藥專業客座教授、杭州市首席技師章飛龍(右一)正在指導學生實訓。
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為此,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基於“校企共同體”建設深入實踐,探索了多跨主體協同、多跨平台共建、多跨功能融合的多跨協同模式,圍繞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推進政府、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政策制定、課程設計等,構建職業教育資源集聚的聯合體生態圈,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多跨主體協同
既能“頂天”又能“立地”
面對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迭代升級的行業形勢,高職院校唯有主動求變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學校將目光瞄向了更多的合作主體,以“頂天”“立地”的視角主動謀求與多方主體的合作共贏。
所謂“頂天”,就是將合作對象由主流企業升級至頭部企業,讓頭部企業直接參與教學、科研融合。學校與華為共建華為雲計算學院,緊貼計算架構創新的機遇,按企業需求新建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專業,同時吸引了杭州培訓認証中心、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等機構主動入駐學校﹔與安恆信息共建杭州數智工程師學院,利用政府公信力、企業市場力、學校辦學力的綜合優勢,培養了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的信息安全領域人才,在杭州亞運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大型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所謂“立地”,就是將服務對象主動從市域擴展至縣域和鄉域,讓學校師生的腳步堅定地踏上鄉間地頭。學校園藝專業的教授博士團隊,多次帶著學生服務團下沉至被譽為“百草臨岐”的淳安臨岐鎮,開展中藥材種植、科技開發等工作,用專業技能為當地農民提供科學管理和精准施肥方案,也為當地的黃精產業建設提供思路方法。聚集了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嘉興獨山港經濟開發區,每年在化學工藝、精細化工技術等專業上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超千人,學校與當地的平湖中專、獨山港經濟開發區以及相關企業四方共建五年長學制一體化獨山港新材料產業學院,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助力當地化工新材料產業向綠色智能化轉型升級。
多跨平台共建
既能“轉化”又能“育人”
要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就得擁抱更多的合作主體和合作平台,多主體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同時強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市域層面,突出政府統籌,創新市域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機制,服務區域“首位”產業。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錢塘高教園區兩園融合體為母體,聚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區域“首位”產業,發揮政府統籌、產業聚合、企業牽引、學校主體作用,構建溝通協調、共建共享、成果轉化三大機制,實施機制共構、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創新共研、資源共享五大工程,打通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能培訓等服務區域發展渠道。
行業層面,突出行業引領,創新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服務機制,服務區域“優勢”行業。瞄准網絡強國戰略部署與數字中國建設規劃,學校牽頭並聯合杭州安恆信息公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同發起成立全國數字安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員涵蓋行業協會、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等252家。共同體以混合所有制學院“杭州數智工程師學院”為載體,實現跨區域主體與資源共享,為數字安全行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
縣域層面,聚焦特色塊狀經濟,與平湖市共建獨山港新材料產業學院,與海寧市共建龍渡湖國際時尚產業學院。屬地政府單獨規劃土地用於建設獨立校區的產業學院,基礎建設與改造經費由政府落實,撬動政府每年生均補助1.5萬元支持建設。
通過政行校協同共建育人平台,創新校地“政產學研”合作機制,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產學研訓基地建設等舉措,統合社會資源,協同開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多元主體高度融合助推產業創新發展。
多跨功能融合
既能“創新”又能“賦能”
推進校企共同體迭代升級,需要通過技術技能創新、國際交流合作和文化傳承創新等功能融合創新,實現人才培養的賦能。
在技術技能創新方面,以優勢專業為基礎,頂層設計技術技能創新規劃,依托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開展“教學研”融合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以創新團隊為抓手,健全技術創新基層組織。同時,立項“頭雁+雁陣”的國家、省、市、校四層次創新團隊60余支,取得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成果,並以成果轉化為目標,賦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學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發展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培養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並接軌國際職教標准,引入優質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同時,攜手“走出去”企業,分享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辦學成果,助推優質產能輸出。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聚焦工匠精神弘揚,打造工匠搖籃、培育工匠之師、培養工匠人才。學校主持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從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3個維度進行推進,以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為主線,圍繞青瓷、黃酒、茶葉等十大浙江傳統產業發展,形成重點課題12項,從工匠人物傳奇人生、工匠精神理論內涵、工匠制度時代變遷3個層面,系統開展工匠精神研究。同時,創新探索工匠型人才培養模式,弘揚工匠精神,成立勞模工匠學院、工匠培訓中心、工匠科普教育基地,近5年開展工匠技術技能培訓10萬余人次。
(作者系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