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共享中國職教方案
柬華應用科技大學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合作共建的中國職業教育第一所海外應用技術大學。圖為柬華應用科技大學課堂。 受訪單位供圖
“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企業來學校要人。這些企業想聘請懂中文的柬埔寨學生去工作。”近日,柬華應用科技大學中方負責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南工)國際處副處長杜曾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柬埔寨,既懂中文又懂專業技能的本土人才很稀缺。”
對於近日舉辦開學典禮不久的柬華應用科技大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開始。柬華應用科技大學是南工與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合作共建的中國職業教育第一所海外應用技術大學。學校致力於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中資企業和當地企業培養既懂中文、又具備精湛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這不是南工首次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2014年以來,南工先后與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贊比亞等國聯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培訓,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教材和教學方法,南工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職業教育“出海”之路。
“我們希望加強教育與產業、行業界的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享中國職教方案,助推‘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南工校長謝永華說。
將實驗實訓室建在企業生產線
“在中國求學的留學生都有中文基礎,但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的學生99%不會說中文,專業基礎也是零。讓這些學生符合企業需求,是我們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杜曾慧說。如何在柬埔寨企業和當地群眾就業需求之間搭建橋梁,是她每天思考的問題。
企業最需要哪些專業人才,柬華應用科技大學能為人才培養提供什麼支撐?
教隨產出、校企同行。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籌建團隊在進行大量調研后,決定首批開設新能源發電工程技術、汽車服務工程技術、網絡工程技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6個專業。參加職業本科學歷教育的學生,畢業時可同時獲得中國和柬埔寨兩國的學歷和學位証書。
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聚焦行業和企業發展需求,帶有濃厚產業底色。
“以新能源發電技術為例,此前,柬埔寨的學校並沒有開設相關專業,但一些在柬埔寨的中資企業急需這類人才,所以我們在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特別開設了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這也是柬埔寨首個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杜曾慧介紹,“人才培養方案是柬華應用科技大學與企業聯合制定的,實驗實訓設備由企業提供,實驗實訓課程由企業導師來上。”
柬華應用科技大學的實驗實訓室幾乎都建在企業的生產線上。南工副校長孫雁飛透露,目前,柬華應用科技大學與多家中資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6個實驗實訓室,服務專業建設與教學。
“學生跟隨企業導師實習,可以提前適應企業文化,了解工作內容,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和時間。”南工國際處處長何正英說。
南工黨委書記吳學敏表示,柬華應用科技大學從籌建到成功落地開花,匯聚了中柬各方的辛勤努力。2024年為“中柬人文交流年”,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資企業和柬埔寨經濟社會對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日趨旺盛。南工將多措並舉,確保柬華應用科技大學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校將持續優化專業、夯實課程、豐富教材、培養師資和強化實訓,為同學們提供中國職業教育的“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師資和金基地”。
開發首套“中文+專業技能”系列教材
“中文+職業技能”是南工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走出去”的重要一環。
“職業教育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面臨著資金不足、生源不穩定、無適用的配套教學資源等問題。”何正英說,以教材為例,如何將語言和專業學科進行分級與融合,是編寫教材的關鍵。而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業技能教材,應更側重實操性。
自2021年起,南工開始研發全國首套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我們面對的是中文零基礎學生,為了讓學生用中文學習專業課,南工研發了這套既具專業性,又簡單易學的教材。”“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總主編謝永華說。
“當時南工教材編寫團隊中的語言編寫組和專業編寫組為確定教材定位、編寫理念、編寫內容和編寫體例,開了上百場研討會,終於推出這套教材。”杜曾慧至今仍清晰記得這套教材編撰的不易。她介紹道,為了讓學生既掌握中文,又迅速了解所學專業的內容,南工在教材中打造了一個個工作場景,把工作分解成多個任務,並用圖片、視頻幫助學生學習中文詞匯、掌握專業技能。
經過兩年的編寫,2022年,南工完成了物流管理、汽車服務工程技術、電子商務、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網絡、旅游管理等6個專業18本教材的編寫工作。每個專業均包含初級、中級、高級教材3冊,每冊各對應一個工作崗位,每個工作崗位包括10個主要工作場景或任務。
“以物流管理為例,初級教材對應的崗位是物流員。我們將物流員的工作分為10個典型工作場景和工作任務,分別是認識倉庫、倉儲概貌、驗收入庫等。教材在解釋一些操作術語,例如‘出庫’時,會通過3D視頻讓學生理解出庫的操作步驟,而不是解釋出庫的定義。”杜曾慧介紹,學完初級教材后,學生就具備一名物流員所需的基礎能力。初級、中級、高級教材學完,學生可以掌握1000個中文專業詞匯和至少500句崗位相關的中文職場工作用語。
與傳統教材不同,“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是一套“立體聲教材”。除了課本,南工教材編寫團隊還配套制作了810個教學視頻、190個PPT、80節課程示范課、1個交互式虛擬實驗實訓室和10門線上課程和直播課程。目前,已有上萬人通過直播課學習這些教材。
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教學標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南工在探索職業教育“出海”的同時,也用“中國標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教體系建設。
2019年,國內13所高職院校協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在海外設立了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南工作為這13所院校之一,承擔機電學院的建設任務,並負責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組建工作。
南工團隊首先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制定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標准。“此前,贊比亞全國高校沒有機電一體化專業。同時,贊比亞的考試體系是‘考教分離’,即各個高校的期末考試由贊方教育部根據各專業教學標准統一命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專業標准時,既要符合贊比亞的國情,又要具備可操作性。”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負責人、南工教授吳元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那段時間,他們深入贊比亞的中資企業調研,了解機電一體化專業涉及的操作技能,分析當地崗位需求情況及技能要求。同時,他們也走訪了贊比亞的高中、大學,了解學生們的知識積累水平。
“與國內不同,為贊比亞制定的教學標准,必須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和授課方式,包括教師使用什麼教具、學生使用什麼參考書、實訓設備的大致參數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制定的教學標准可以在贊比亞全國推廣。”吳元徽說。
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團隊幾易其稿,最終制定了一份包含3年3600多學時、長達26萬多英文字符的教學標准。
功夫不負有心人,南工開發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英文教學標准,最終獲得贊比亞職業教育與培訓局的批准,成為贊比亞國家教學標准。“這是我國開發的職業教育教學標准首次進入主權國家國民教育體系。”謝永華說。
在共享自身職教資源和經驗的同時,南工也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師資培訓。目前,南工已建成境外“中文+職業技能”師資庫,多次舉辦“中文+職業技能”師資培訓,先后對來自烏干達、尼日利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老撾等國的共計3000多名教師進行培訓。同時,南工還組織了國內41所職業院校近200名教師參加《國際中文教師証書》考試培訓。
在謝永華看來,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我們希望通過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享中國職教經驗,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深化人文交流,推動全球職教界和產業界深度合作。”謝永華說。
(記者 金 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