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在線培訓,走快更要走穩(“融”觀中國)

——“新媒體與知識傳播”系列報道之三

本報記者 盧澤華
2024年04月15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江西省樟樹市義成鎮中心小學的音樂培訓現場。
  周 亮攝(人民視覺)

  在山東省榮成市巾幗創業孵化基地,經過培訓的婦女“創客”們開始進行電商直播。
  李信君攝(人民視覺)

  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已逾2億人。技能人才更新知識需要培訓,培養新的技能人才也需要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成為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伴隨新媒體蓬勃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的部分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在線培訓行業迎來加速發展期。在線培訓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學費低廉、選擇面廣,受到社會廣泛歡迎﹔但也因存在虛假宣傳、過度承諾、質量低下、維權困難等現象,引發網友討論。

  讓新媒體、新技術切實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效能,就必須引導在線培訓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助其行穩致遠。

  

  優勢

  內容豐富,靈活便捷

  相機沿著水平方向左右橫移,配合一套“推、拉、搖、甩”的運鏡動作,最后把鏡頭落在一顆露著翡翠色果瓤的獼猴桃上面,一段3分鐘的水果推廣短視頻就完成了。

  視頻的拍攝者叫李爽。2018年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陝西西安創業,主營農產品種植和銷售。開張伊始,經營並不順利。“就拿獼猴桃來說吧,西安成規模的種植戶有幾萬家,真正獲得顧客關注的鳳毛麟角。”李爽向記者講述當年為打開銷路付出的種種努力:開網店、發微信公眾號、搞直播、做短視頻……每天從早8時到晚10時,忙得腳打后腦勺,收效卻一直不溫不火。

  問題出在哪裡?李爽向朋友們請教。有人直言:“你的視頻拍得太業余,吸引不了粉絲。”這點醒了李爽,應該學習一些拍攝技巧和制作技術。她想去報個培訓班,但工作太忙,脫不開身。最后選擇在網上報了一門視頻拍攝“雲課堂”。

  “之前對線上培訓有些疑慮,不過,這門課程報名費隻有800元,比線下培訓便宜很多,就試著報了個名。”李爽沒想到,培訓效果遠超預期,“一共12個課時,有基礎課程、操作視頻,還有直播互動,既靈活,又實用。”運用學來的技能,李爽拍攝的視頻質量迅速提升,利索的場景切換、鮮艷的色彩搭配、愜意的背景音樂,讓短視頻一下子有了大片的質感。“大片”吸引大量粉絲,水果銷量一年增長了5倍。

  同李爽這些學員一樣,培訓教師群體也因在線培訓的興起獲得了新的機遇。

  郭翔是一名播音主持專業培訓教師,也是北京一家藝術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自從兩年前把“課堂”搬到網上后,他的業務量迅速攀升。

  “播音主持行業應用范圍很廣,婚慶、年會、論壇等活動都需要主持人,培訓市場空間巨大。”郭翔說,過去,學員們從全國各地來北京上課,不僅要支付相對高昂的學費,還要負擔住宿和交通費用,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2022年,郭翔開始試水在線培訓。“我一方面錄制網課,講述發音標准、聲帶運用、氣息訓練等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直播和一對一連線,帶學員練早功、開集中答疑課等,學員數量增長了好幾倍。”郭翔說。

  目前,越來越多的課程正從線下走到線上,從語言學習到辦公技巧,從美術設計到計算機編程,在線培訓的內容更趨多樣,形式更加靈活,為人們打開一扇自主學習的窗口。

  這種現象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的《“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普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大力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線上培訓最大的優勢是緩解了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郭翔說,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學員很多是企業在崗員工,線下學習常會跟工作時間沖突。線上學習則更為便捷,能夠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短板

  互動較少,良莠不齊

  在線培訓內容豐富、成本低廉、形式靈活,但學員最看重的還是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隨著在線培訓市場規模的擴大,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也開始顯現。記者從幾家大型在線培訓平台上看到不少留言:“老師只是將線下課程錄像直接傳到網上,連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課程缺乏設計,內容隨意,聽不出個頭緒,提問也沒人回復”“網課整個界面都是PPT,老師連個面都不露”……

  “在線培訓,不只是‘在線’這麼簡單,其落腳點還是要放在‘培訓’上。無論培訓形式如何變化,目的都是讓學員以最短的時間、最好的效果學到知識。”郭翔拿他熟悉的藝術培訓舉例,播音、美術、聲樂都是操作性很強的技能,線上教學缺少互動,更適合學習基礎知識﹔線下教學則注重實操,線上和線下培訓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當然,“線下”不一定面對面,可以用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指導。

  除了教學質量問題,個別培訓機構還利用在線培訓不見面、可匿名等特點開展虛假廣告、誘導消費等違規行為,擾亂行業秩序。

  家住河北石家庄的李慧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希望利用周末時間學習圖片設計和排版技術。通過某短視頻平台,她搜到了一家培訓機構並取得聯系。

  “對方讓我報一門標價3000元的鑽石VIP課程,不僅提出‘包教包會’,還承諾幫助考取一些職業資格証書。我一聽很劃算,當時就轉了賬。”李慧說,沒想到,交完學費后,對方隻發來一套24課時的教學視頻,其中多數內容都可在網上免費搜到。學完視頻后,李慧總結了20多條不理解之處,希望培訓機構提供教師連線指導服務,但過了一周也得不到回應,之前承諾的考証輔導就更別提了。“說好的‘包教包會’呢,學費一收就變臉了。但是為了3000元學費去維權,我也耗不起時間和精力,隻能啞巴吃黃連。”李慧有些無奈。

  記者調查發現,和李慧經歷相似的網友有不少。他們多是奔著在線培訓機構“考試保過”“精准押題”“包拿証書”“推薦工作”等宣傳語才報名的,最后卻隻收到一張有頭沒尾的“空頭支票”。

  近日,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一份2023年在線技能教育培訓行業消費調查報告,其中顯示,在線培訓行業大部分廣告都以“免費或低價”“零基礎學習”“快速獲得技能或回報”等內容吸引消費者點擊報名。行業存在虛假廣告套路多且深、“先付費后聽課”預付式消費模式風險大、培訓協議存在霸王條款、培訓機構官網平台收集個人信息、教學質量問題多,服務水平難保障等問題。

  “在線培訓市場競爭激烈、培訓機構不誠信、互聯網消費監管難、消費者缺乏防范意識等因素造成行業亂象頻發。消費者十分期盼一個風清氣正、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廣西消委會秘書長唐楚堯說。

  方向

  加強規范,穩步發展

  如何進一步規范在線培訓行業,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郭翔認為,在線培訓行業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預付費模式”。作為一種商業營銷模式,“預付費模式”被影視、餐飲、健身等行業廣泛採用,也引起過不少糾紛。

  “在線培訓屬於知識服務范疇,普遍採用先付費、后聽課的模式。培訓效果難以量化,且多數在線培訓機構沒有固定辦公地點,學員又分布在天南海北,一旦出現問題,跨地區維權成本很高。種種因素疊加,就造成了少數培訓機構收到錢后‘翻臉不認人’的情況。即使因課程質量、承諾不兌現等問題被學員找上門,培訓機構大多也採用‘拖字訣’,消費者無力維權,往往不了了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制度和監管層面加強規范,從而實現在線培訓行業的穩步發展。”郭翔表示。

  在有關部門關注和消費者呼吁下,這種規范正加快實現。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並將於今年7月正式施行。《條例》專門關注了預付式消費場景下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強化了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明確規定了經營者按照約定退回押金和預付款等條款,彌補了現階段下預付式消費的規則空白。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種種亂象成為老百姓的煩心事和放心消費的堵點,規范預付式消費也是這次《條例》立法的一個重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況旭表示,《條例》主要從3個方面進一步強化了經營者的義務:一是設立“書面合同”的義務。經營者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強化對經營者遵守承諾的約束,降低消費者維權時的舉証難度。二是強化“按約履行”的義務。經營者應當按照與消費者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如果經營者沒有按照約定提供,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還預付款。三是明確“事中告知”的義務。經營者出現重大經營風險,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

  除了規范“預付費模式”,還有人呼吁,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消費者評價機制,供消費者購買在線培訓服務時參考。

  “在線培訓行業應當像電商平台一樣,確立一套成熟的打分、評價、追評機制,並將分數和評論等信息完整展示在評論區等容易看見的地方。對於‘差評’較多的機構和個人,培訓平台要及時處理,防止有更多消費者‘掉進坑裡’。”李爽說。

  唐楚堯認為,各地應及時出台分類監管意見和行業具體規范,完善在線培訓機構的進入與退出機制,制定並推行在線培訓行業合同示范文本,明確課程時效及退費等內容,保障消費者與機構之間的公平交易權。“我們還要加大信用懲戒和曝光典型案例力度,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對‘問題’機構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共同維護放心的消費環境。”唐楚堯說。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