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鐘聲:探尋植物生殖的奧秘

2024年04月15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鐘聲:探尋植物生殖的奧秘

鐘聲在實驗室。 受訪者供圖

鐘聲在實驗室。 受訪者供圖

戴眼鏡,低馬尾,著裝優雅,笑起來有酒窩……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瞿禮嘉團隊成員、副研究員鐘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柔、熱情。

鐘聲長期從事被子植物雌雄互作過程的分子機制研究工作,在被子植物合子前重要節點的遠緣雜交障礙的形成機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和突破性成果。

不久前,鐘聲參與的研究項目“植物遠緣雜交過程中花粉蒙導效應的分子機制”入選“2023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幫植物解決“不孕不育”問題

被子植物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繁衍后代。在整個陸地植物中,約90%是被子植物,比如玉米、水稻、大豆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過程中雌方和雄方相互作用機制,是鐘聲長期關注和研究的重點。

與動物的精子不同,被子植物的精細胞沒有鞭毛,不能自主游動。這些不能自主游動的精細胞,如何與卵細胞相遇呢?花粉管扮演著“紅娘”角色。

鐘聲說,被子植物的精細胞包裹在花粉管中,后者像一位勤懇的司機,載著精細胞去見卵細胞。其間,花粉管首先與雌蕊柱頭“碰面”,並通過柱頭進入花柱道。接著,雌方胚珠分泌“吸引”信號,花粉管收到信號后,會載著精細胞穿過隔膜、沿著珠柄進入胚珠中。最后,花粉管在與胚珠助細胞“打招呼”后,爆裂釋放兩個精細胞,完成雙受精。

在這一過程中,任何一環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受精失敗,無法產生種子。“這和部分動物精子與卵子相遇的情況是一樣的。精子要歷經‘千難萬險’才能與卵子結合。”鐘聲說,“我們有時開玩笑說,團隊是在幫植物解決‘不孕不育’問題。”

對鐘聲來說,進入植物生殖領域純屬偶然。“一開始我跟著師兄做葉片發育相關研究,后來跟一位師姐做植物生殖相關課題。其間,我們鑒定了首個響應花粉管吸引物質的受體復合物成員。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特別有意思,於是就打算在該領域深耕。”她回憶道。

找到解鎖的“鑰匙”

回顧自己的科研經歷,鐘聲覺得,興趣和好奇心是最好的“引路人”。

小時候,鐘聲就是個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因此干過不少“傻事”。她回憶道,小時候電燈都是拉線開關,線經常斷。有一回看爸爸打開電盒蓋子維修開關后,她就非常想知道拉線是如何操縱電燈開關的。

“於是,我就自己偷偷打開電盒看,現在想來還挺危險。”鐘聲捂嘴笑著說。

因發現玉米中的轉座基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生物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是鐘聲的偶像之一。

“很長一段時間,芭芭拉·麥克林托克提出的轉座子理論不被人接受,甚至遭到同行質疑。但她不改初衷,堅持自己的實驗結果。”鐘聲說。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對科研的執著深深影響了鐘聲。憑借著對工作的熱愛,近年來鐘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160年前,著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用實驗驗証了“同種花粉優先”現象。2019年,鐘聲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研究在分子層面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機制性解釋,發表在《科學》雜志上。該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22年,鐘聲再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揭示了植物中多肽信號及其受體控制阻止多花粉管穿出隔膜的分子機制和工作模式,同時鑒定了合子前雜交障礙重要步驟中的多肽信號分子。

2023年10月,鐘聲和瞿禮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細胞》雜志發表一項研究,提出柱頭—花粉間識別與信號交流的“鎖—鑰模型”。相關成果解析了20世紀提出的“花粉蒙導效應”的分子機制,對實現植物遠緣雜交以及為農業、園藝等領域創制全新種質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被稱為“教科書級的重大突破”。

這些成果都是鐘聲在實驗室裡“泡”出來的。

“可能有人覺得做實驗很辛苦、枯燥,可我覺得在實驗室的時光是非常有趣的。”鐘聲進一步說,“做科研有時會陷入迷茫,但隻要堅定地做下去,終會在某次實驗中找到那把‘鑰匙’,打開上鎖的‘門’。”

為科研注入“她力量”

大學入學時,鐘聲作為全校唯一的新生代表上台發言。當時,她很困惑為什麼自己獲得這個機會。后來輔導員告訴鐘聲,每位新生報到時都收到了一張“新生情況表”,其中有一欄是“講述高中最難忘的一件事”,隻有她一個人非常認真填寫了。正是這個細節讓輔導員發現了她。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從小到大媽媽一直對我說的。”鐘聲說,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她都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

母親的言行影響著鐘聲。“媽媽從初二開始寫日記,到現在已經寫了幾十本。以前為我記錄,現在記錄我的小孩。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讓我意識到凡事貴在堅持。”鐘聲說。

鐘聲願做“時間的朋友”,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除了堅持做科研,鐘聲在鋼琴學到十級后依然經常彈,幾乎每天都會早起練瑜伽,還堅持每周打羽毛球。

2021年,鐘聲升級做了媽媽,她不想因生育放慢探索前沿的腳步。等待接受剖宮產手術時,她還在進行數據分析工作。她坐月子時撰寫了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並在產假期間順利通過答辯。

“現在很多項目都有年齡限制,我不想因生小孩讓工作留下遺憾,所以有時就得對自己‘狠’一點。女性需要社會的包容與友善,同時女性自己也要付出更多努力。”鐘聲坦言。

作為職場媽媽,鐘聲沒有將工作與家庭擺在對立的位置。“生育后,我有過情緒不穩定、很抓狂的時候,但那樣做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我要努力調整自己,盡量保持積極樂觀,這樣更有助於提高效率。”她說。

鐘聲很感激團隊的包容和照顧。“尤其是在懷孕和生育后,團隊的支持讓我有信心和底氣繼續自己鐘愛的科研。我希望社會能給予像我這樣的年輕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關愛和支持,使她們的職業發展更順利,為科研注入更多‘她力量’。”她說。

(記者 代小佩 實習生 朱珂影)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