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留學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戴楷然
2024年01月26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坎貝爾在南京審計大學專業課上參與討論。
  受訪者供圖

  安德裡亞在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受訪者供圖

  在2023年7月舉行的2023年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活動上,若賀曼(中)與其他營員合影留念。
  受訪者供圖

  2023年10月,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外國留學生體驗活字印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王彥冰攝(新華社發)

  在2023年11月舉行的2023年在華留學生武術訓練營(天津外國語大學站)活動上,外國留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武術。
  劉東岳攝(影像中國)

  來華留學生是民間交流的使者,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的生力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和教育吸引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外國青年選擇來華留學。留學期間,他們深入了解真實的中國,同時把想法和體會介紹給更多的人,為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日前,本報記者採訪了3名外國青年留學生,請他們講述自己的“留學中國”故事。

  

  北京大學意大利留學生安德裡亞——

  “讓世界更加了解真實的中國”

  “在我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們問我為什麼去。今天我問他們,為什麼沒有來。”北京大學2021屆留學生安德裡亞在畢業典禮上字正腔圓的精彩發言,讓很多人記住了這個意大利小伙兒。近日,安德裡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未來將繼續扎根中國,向世界講述中國的發展變化。

  安德裡亞4歲時就隨父母來到中國,已在中國度過了20多年時光。“我已經完全適應了中國的生活,每次回來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安德裡亞說,自己與中國的情緣可以用3個“xīn”來形容,分別是見証中國日新月異、煥然一新的“新”,看到中國人民欣欣向榮、歡欣鼓舞的“欣”,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心手相連、心心相印的“心”。

  “長期生活在中國,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看到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不斷提升,更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安德裡亞介紹,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這讓他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雲南昭通,安德裡亞看到當地政府不斷完善公路等基礎設施,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在寧夏中衛,他了解到當地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升級迭代治沙技術,促進沙化土地功能恢復,同時發展沙漠旅游和光伏新能源產業,助力產業轉型和綠色發展……“各級政府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推動可持續、包容性的發展,讓中國的城市和鄉村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安德裡亞說。

  “隻有在中國多走走看看,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發展的奧秘。”安德裡亞表示,他每年都會帶著意大利朋友一同走進中國,走訪現代化城市和美麗鄉村,了解真實的中國。“百聞不如一見,他們來到中國,親身感受了人們的熱情與善良,體驗過溫馨便利的生活后,都紛紛轉變了曾經對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會把自己的見聞和體會分享給身邊更多的人。”

  碩士畢業后,安德裡亞選擇繼續留在中國,進入北京一家區塊鏈領域的公司工作。“從校園到職場,雖然身份在改變,但我得到的關心與幫助有增無減。”安德裡亞說,這份工作讓他感受到中國青年創新創業的澎湃活力。“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研與創新,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諸多扶持和優惠政策,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發展機會。我希望可以用中國教給我的知識,為中國發展盡一份力。”

  “在中國,我不僅學到了寶貴知識,也實現了個人的提升與發展。”安德裡亞表示,未來他將進一步學習中國理念、傳遞中國精神。“我希望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搭建友誼的橋梁,向更多人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加了解真實的中國。”

  南京審計大學利比裡亞留學生坎貝爾——

  “努力成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

  “雖然剛留學1年多時間,但我感覺收獲滿滿。”南京審計大學2022級利比裡亞留學生坎貝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留學中國不僅幫助他提升了審計專業素養,更使他深化了對中國發展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來中國留學前,坎貝爾長期在利比裡亞從事審計工作。近年來,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不斷給審計工作帶來新挑戰,讓他逐漸意識到需要進一步開闊視野,學習更多新知識、掌握更多新技能來充實自己。“中國重視發揮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審計領域有不少先進經驗和做法,我希望將所學知識帶回利比裡亞,提高家鄉的審計水平。”坎貝爾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坎貝爾所在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招收8屆碩士研究生,授課內容涵蓋了當前中國審計的主要領域,累計為7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審計機關培養了280余名專業人才。他們在畢業后返回各自國家的審計工作崗位,為推動當地審計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學校為我們安排的課程非常豐富多元,我們不僅學習到前沿審計理論技能,還經常通過研討會等形式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在坎貝爾看來,審計工作對於加強國家治理意義重大,中國將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引入審計工作,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確性。中國採取的扶貧審計、跟蹤審計等做法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學習借鑒。

  2023年4月,坎貝爾和同學們前往河南蘭考縣實地走訪,了解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斗風沙、治水患的事跡,以及當地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治理實踐。看到當地村民如今有了更好的生活,坎貝爾感觸頗深,“在這裡,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勤勞,更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坎貝爾表示,他會將這種奉獻精神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積極滿足公眾訴求、謀求公共利益。

  坎貝爾認為,留學中國讓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讀懂中國。“中國沒有照搬別國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經驗和借鑒。”他說,中國積極推動中非合作、南南合作,主張互利共贏,有利於推動實現包容性發展。

  “完成學業回國后,我會充分利用在中國學到的審計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同時,我也會積極推動利比裡亞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努力成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坎貝爾說。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土庫曼斯坦留學生若賀曼——

  “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秘訣”

  “我想更深入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快速發展的根源。”前不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土庫曼斯坦留學生若賀曼順利完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博士論文答辯。他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從中找到中國發展的成功之道,為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若賀曼今年30歲,已經在中國學習生活了13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留學中國期間,他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企業管理專業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的學習。“學習不同專業,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領域,能夠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看待問題。”若賀曼說。

  “近年來,中國各地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風電場越來越多,街道上的新能源汽車、太陽能路燈也越來越多。很多手機軟件都在幫助大家測量‘碳足跡’,身邊的朋友也開始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這都是中國堅持推動更綠色、更可持續發展的生動例証。”若賀曼表示,他的博士論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思考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他看來,中國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可以幫助緩解全球生態問題,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具有重要啟示。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人們團結起來,促進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若賀曼介紹,2017年,土庫曼巴什煉油廠從中國採購了一批設備,企業方找到他擔任翻譯協助雙方溝通。他在工作中了解到,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土庫曼斯坦和中國在人文、科技、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土庫曼斯坦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相信未來土中兩國關系會更加緊密,並不斷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若賀曼說。

  2023年7月,若賀曼參加了“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2023年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社會實踐,走訪各類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走訪,我們認識到中國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等產業取得了諸多創新成果,這彰顯了中國企業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我希望不斷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秘訣,把中國的發展經驗介紹給更多人。”

  博士畢業后,若賀曼繼續留在學校擔任留學生助教,利用自身經驗為留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盡快適應環境、更好地學習成長。“留學生們的收獲也是我的收獲,這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將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中亞故事,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亞—中國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6日 17 版)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