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國際傳播,高校大有可為

2024年01月03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際傳播,高校大有可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步入世界舞台中心。在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背景下,如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具有深刻意蘊與重要意義。“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確提出的“七個著力”要求之一。高校作為人才高地,承擔著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等多重功能。因此,展現中國形象、推進國際傳播、促進文化交流,廣大高校大有可為,更應大有作為。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穩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高校積極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文化交流等辦學優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創新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相關報告顯示,我國“雙一流”高校國際傳播力建設水平逐年提升,海外社交平台建設力度不斷加強。很多高校加強國際傳播學科建設,優化專業布局,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積極拓展與世界一流大學交流合作,通過學者互訪、學生互換等舉措,加強學術交流和人文交往﹔通過舉辦會議論壇、文化藝術節等方式,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高校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更要在生動講好中國故事、嘹亮發出中國聲音上下功夫。在頂層設計上,提升高校國際傳播引領力。高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協調,整體推進發展。首先是進一步深化認識、提高站位,把做好國際傳播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課題,進一步凸顯國際傳播在大學事業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其次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協調校地企等多方力量資源,系統構建管理保障機制,充分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引領助力高校國際傳播效能持續提升。

在資源共享上,提升高校國際傳播聚合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高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優勢。一方面,廣大學識淵博、視野開闊的大學教師,具備能講故事、善講故事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大學校園獨特的校園文化和人文積澱,也為做好國際傳播提供了大量的好素材、好故事。通過集聚各高校人才、科研、學科等特色資源,加強協作,優勢互補,高校由“單兵出擊”轉向“集團作戰”,注重傳播規律,把握好個體與整體辯証關系,積極開展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院合作和國際化合作,合力搭建資源匯聚的國際傳播矩陣、學術研究高地和海外聯絡平台等,有利於為促進國際傳播提供不竭動力。

在傳播方式上,努力提升高校國際傳播生產力。突出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圍繞“學科、學風、學術、學者、學生”主題,打造年輕、時尚、多元的校園文化精品。做好科研中心、高端智庫、外文出版、國際會議論壇等平台建設,不斷推出符合世界潮流,體現中國特色,蘊含高校風格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契合海外受眾的審美需求與話語方式精准化表達,增強親和力、培育認同感。推動海外校友會聯絡交流,在數字媒體技術賦能下不斷擴大海外“朋友圈”,提高國際傳播的精准性、實效性。推動在華留學生“知華、友華、愛華”的能量釋放,鼓勵他們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共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繁榮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作者:李敏、汪令涵,分別系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