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黨建工作有了“北京品牌”
12月13日-15日,2023年第二期北京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開班。來自北京市各區委教育工委組織科相關同志,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等70余人參加線下培訓,全市中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基層黨支部書記通過網絡直播參加線上學習。
第一期“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活動同步啟動。圍繞“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踐探索”“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如何發揮黨組織作用”兩大主題,通過大家之聲、情景展示、經驗分享、專家點評等方式,碰撞思想、深化認識,進一步推動全市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穩步前進。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沈千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
北京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力有序推進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聚焦“領導體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兩大主題,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舉辦第二期全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市級示范培訓班,建立網絡直播全覆蓋培訓體系,組織開展第一期“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活動,書記、校長代表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社會普遍關心的領導體制改革,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干部教師隊伍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小學校先進黨組織創建等一系列話題,交流經驗、分享智慧,全市中小學校3.64萬余人次線上參加活動。“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是繼北京市開展先進黨組織選樹創建后的又一項基礎教育黨建工作創新舉措,旨在為全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搭建學習借鑒和經驗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培樹先進典型,打造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北京品牌”。后期,北京市將繼續開展“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系列活動,加強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互動,共同探索加強中小學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首都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黨的先進思想凝聚家校社協同育人
蘆詠莉(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是一次學校治理方式的變革,其核心在於將黨的先進思想和先進主張轉化成為辦學治校、學生發展的基本遵循與方向。理想信念教育的開展是無法在書本中、課堂上獨立完成,需要與生動鮮活的社會實踐相結合,需要走進真實的世界去體驗、探索和驗証,需要父母的言傳與身教。因此,集團緊緊圍繞黨的先進思想和主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等,展開了一系列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活動。
其中,“一月一話題”是學校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即每個月師生圍繞理想信念,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通過概念理解、情境辨析、經典、榜樣分享和行動宣言四步驟,在對話與思辨、閱讀與訪談、體驗與行動等實踐過程中,完成對黨的先進思想和主張“知-信-行”的學習全過程。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是以黨先進的思想與主張凝聚起來的家校社協同育人,也是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本質特征之一。
以黨建激發辦學治校內動力
王教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經濟開發區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近年來,人大附中經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回顧取得的成績,得益於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黨組織領導作用的充分發揮。
學校以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關鍵點,激發辦學治校內動力,通過“零一二三四”工作機制,煥發基層黨建工作生命力。學校配優配強黨組織“核心零部件”,依照“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完成10個黨支部換屆選舉和組織架構調整。學校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健全“雙培養”機制,全面實施“雁陣工程—名師工作室”計劃,建立25個黨員名師工作室,持續打造優秀教師隊伍。
同時推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德育工程,講好黨課、開好思政課、上好專業課。學校全方位構建“激勵﹢約束、防控﹢制度、監督﹢管理”的督人促事機制,多措並舉壓實主體責任落實。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堅持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學校10個黨支部打造“心之航”特色黨建品牌,黨支部凝聚力顯著增強。
堅持黨建引領 實現高質量教師發展
梁小紅(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一小西二旗分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學校黨支部充分探索構建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組織、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發揮好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作用,以此激發辦學活力。
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作為中關村一小教育集團黨建工作委員會的一員,參與討論集團及各個分校、校區未來的發展戰略。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育人,探索學校黨建工作新思路。
落實黨組織“抓班子、帶隊伍”的作用。學校黨支部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等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培育黨員教師在人格品質、專業修養上做好“旗幟先鋒”。教師們不可能都成為教育家,但是我們一定可以培養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
實現黨組織“作決策、保落實”的功能。學校在基本管理制度中進一步明確黨組織的全面領導地位,實現黨組織從后台到前台的角色轉換。例如,學校結合集團黨委名師工作室,充分利用集團科研團隊力量,制定教師輪崗“三結合”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小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本”,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則為中小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道”。“本立而道生”,這是學校的思考與探索。
健全完善機制 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
申敬紅(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黨委書記)
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是新時代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新挑戰。實踐中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三位一體,有機聯動”的方式進行實踐探索。
學校健全完善學校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制度體系,以此解決集團校規模大、校區多、決策事情多的問題,這是黨組織集體領導的科學性、正確性和及時性的保障。這裡的制度包括《學校章程》等基本制度,《黨組織領導職責》《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等重要制度,以及《集團校干部選聘制度》《集團校后備干部培養制度》等其他制度。
學校健全完善學校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分工機制、溝通機制、工作機制等運行機制,確保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落實,這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集團化辦學的全過程的保障。
學校不斷增強在實際工作中將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的意識與能力,如將黨委工作計劃和學校工作計劃有機融合,形成了良好有效的育人合力。
建立“三組三會”機制促進深度融合
崔楚民(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黨委書記)
集團化辦學強調整體性和融通性。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背景下,集團校建設更突出學校黨委在把准方向、統領全局方面的領導作用。學校成立了“大思政”研究工作室,聯合高校統籌“大思政”課建設,形成小初高大學思政一體化縱向貫通。在年級治理層面,我們將黨支部建立在年級組,將黨小組建立在班級組,建立“三組三會”機制,促進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家校社協同育人。
“三組”是在年級組形成級部主任、內設黨支部書記、班主任工作室負責人的協同工作機制,黨小組建設中創新引入家長委員會黨員代表,將家校共育納入到黨組織領導。“三會”是指班級組導師例會、新型班會和家庭會議:班級組導師是以班主任為核心,每班8-12名班級任課教師共同組建的班級組導師團隊﹔新型班會由學生、班級組導師、家長共同參與,是班級新型治理模式的體現﹔家庭會議由班級組導師指導學生、家長在家中召開,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最后一公裡”。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就是要從組織結構上、人員配備上、工作機制上有效促進黨建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切實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大思政”課程群賦能師生發展
劉錦震(北京學校黨委書記)
北京學校黨委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全學科、多主體、全過程的“大思政”課程群建設與實施。學校黨委錨定地處城市副中心的戰略定位,組織學科教師圍繞“北京中軸線”“大運河”“一帶一路”等開設“大思政”校本課程,為學校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夯實文化本色。
學校經過努力,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牽頭、人大附中參與的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單位。同時,由黨員教師帶頭,各學科共同參與,開展了“黨組織領導的“大思政”課程群構建研究”專項課題研究。
學校黨委鼓勵教師跨學科協作,根據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推出一系列課程思政示范課。
北京學校黨委領導的“大思政”課程群建設與實施,以黨委推動全學科參與,全面激發了一線教師的能動性,改變了傳統課程的灌輸與說教模式,讓學生成為特色課程的主體和主講,引導學生增長文化知識、增進愛國情懷、提升文化修養,取得了良好效果。
遵循黨組織會議議事規則落實好領導職責
常曉玲(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黨委書記)
根據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要求,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組織會議集體討論作出決定。各學校的黨組織會議已形成例會制度,確保如何遵循議事規則,高效開好會議,以促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有效貫徹實施。
黨組織會議討論決定的是學校重大問題,黨政分設的學校採取書記校長溝通會或定期議事等形式,對擬提交會議研究決定的事項進行充分醞釀。書記、校長應在會前聽取對方意見﹔意見不一致時應暫緩上會,待進一步交換意見、取得共識后再提交會議討論。黨政一肩挑的學校,書記應當在會前就議題事項與有關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充分溝通。
書記要在黨組織會議中發揮引領作用。作為會議主持人,書記不僅是議程的宣布者,還要做思想動員,注重政策導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黨組織會議上,校長作為副書記,要自覺以黨建思維看待議題,明確議題涉及事項的政策依據、工作出發點等,充分表達辦學治校的理念,體現出對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原則性、合理性的引領。
培育黨建品牌構建集團治理新格局
何石明(北京市豐台區第二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近年來,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校十址的教育集團,作為有四所小學、六所初中和兩所高中的集團校,教師隊伍中有48%是黨員。作為豐台區“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首批試點單位,學校梳理近10年來的辦學基礎和黨建成功經驗,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培育出“尚品黨建,塑魂立人”的黨建品牌,探索形成了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的集體決策機制,構建了“同心同德,各具特色”的集團治理新格局。
學校始終加強黨組織的統一領導,黨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職責。校長按照黨組織集體決議依法行使教育教學、行政管理等職權,回答和實施“培養尚品中國人”的目標。在集團黨委黨建品牌的成功經驗上,學校黨組織帶領不同校區、不同學段的六個內設黨支部,依據各自校區發展基礎和發展目標創建支部黨建品牌。
在未來辦學實踐中,學校將以更高站位強化黨組織建設,不斷改革創新,切實提高集團化辦學品質,滿足群眾對“上好學”的需要,更好地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
把黨建作為引領學校工作的置頂要素
王小垂(北京市盲人學校黨委書記)
學校黨委在推進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過程中,形成了“引領·賦能·保障”的黨建實踐,探索出了“置頂、貫穿、兜底”的工作方法,將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與學校治理、教育教學業務、環境建設與安全等工作全要素融入、全過程同步。
學校把黨建作為置頂要素,在部署中先於業務進行安排,做到理論先學一步、干部先知一步、黨員先行一步。學校還把黨建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在推進中伴隨業務始終,力量上要求全員參與,方式上要求貫通全程,空間上明確體現全域。學校還把黨建作為關鍵支撐,在發展中發揮保障支持作用和兜底作用,由此實現了先行動、全覆蓋、強后盾的目標。
下一步,學校將以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牽引,圍繞建校150周年“中心軸”,著力推動“北京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數字賦能特殊教育改革”“擴大視障外其他類殘障生源招生”三大項目,助推學校發展再上新台階,形成首都特殊教育高質量普惠發展的生動實踐。
立足首都站位 用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王鴻杰(北京教育黨校辦公室主任、市基礎教育黨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是全市普教系統黨建領域一次極具新意的專業行動,一項極具深意的專業機制,一個極具創意的專業平台,特點鮮明,意義重大。活動邀請了不同學段、不同區域和不同辦學類型的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來分享交流,話題范圍廣、角度多,內容豐富。
2022年,全市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啟動,逐步建立健全了諸多長效機制,如專班推動機制、培訓指導機制等,政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等非常豐富。“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的成功舉辦,體現了五大方面的成效:立足首都站位,體現對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的不懈追求﹔把握首要任務,推進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弘揚首創精神,開展研究研判,凝練階段成果﹔堅持首善標准,體現品位意識、品質意識和品牌意識﹔爭創首位成果,提升對規律性把握的認知。
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要牢牢把握一條主線——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活動使這條主線更鮮明、更清晰、更突出。改革還要彰顯兩大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其中,思想自覺是要自覺胸懷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行動自覺是要自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建設,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2024年是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三年三步走,走在全國前列”的成果驗証年,是北京市中小學校先進黨組織的挂牌深化年,是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戰略舉措的發布落地年。未來,我們還要提升三大能力——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戰能力,妥善處理五種關系:一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二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三是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四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相統籌﹔五是當下和未來相貫通。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推長線之舉,筑長效之基,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專業努力。
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改革發展的優勢
曹海翔(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
參加北京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尤其是觀摩“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活動,收益良多。作為黨組織書記,通過聽取專家報告和與教育同仁的交流分享,我對學深學透和貫徹落實好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和體會。
黨組織書記和校長是學校的“班長”,要以社會主義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從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從夯實教育強國基點,從培養時代新拔尖創新人才的高度,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和辦學治校的素質能力。清華附中是北京基礎教育領域的名校,也要在學校體制改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創新黨建引領學校發展的體制機制和集團化辦學的模式,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學校改革發展的優勢,更好助力首都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和高質量發展。
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
李秋紅(北京市房山區良鄉第二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
有幸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專家的引領啟迪、“首都教育黨建大家談”的“頭腦風暴”,知名書記、校長交流經驗、碰撞智慧,令我受益匪淺。
作為基層學校,我們堅持把好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我們帶領干部教師依托集團化辦學優勢,與集團內學校優勢互補、搭建多元平台,打造“4﹢4﹢ N”活力課程,即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和讀書節四大節,民樂、管樂、合唱和舞蹈等四大團,N個科技類、體育類、藝術類、學科拓展類多彩課程。堅持校外拓展,探索“三門”資源體系,即敞開校門、跨出區門,邁出國門,培養具有中國根、紅色魂、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來源:現代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