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交流合作 京港共育青年成才
11月28日,京港大學聯盟2023年理事會暨主題論壇在香港舉辦,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為聯盟新成員單位,實現聯盟首次擴員。會議同時完成理事長單位換屆工作,由清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出任第三屆聯盟聯席理事長單位。未來,北京市教委將深化聯盟合作向基礎教育延伸,助力兩地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深化“京港大學聯盟”合作
在京港大學聯盟2023年理事會暨主題論壇上,北京市教委、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等聯盟支持單位和成員高校的70余名代表參會。聯盟學校由20所增加到22所,匯聚京港頂尖高校優質資源。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在人才培養、招生就業、科學研究、協同創新、政策咨詢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基礎上,未來北京市教委將積極支持聯盟在高端教育論壇、博士及博士后聯合培養、雙方優質生源交換、深化校際間交流、教育智庫共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斷提升京港教育合作層次和水平。
為促進京港兩地交流交往交融,2018年4月,在教育部、中聯辦指導和北京市教委、香港教育局支持下,京港大學聯盟在香港成立。聯盟發起校包括北京地區12所高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香港地區8所高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聯盟採用輪值理事長單位制,歷屆理事長單位分別為北京大學(2018-2020)、香港科技大學(2020-2022)、中國人民大學(2022-2023)、香港城市大學(2023-2024),通過成員推薦制,不斷拓展聯盟規模。
據悉,京港大學聯盟自成立以來,共計3萬余名師生參加線上線下活動,其中香港學生1.25萬人次,北京學生1.8萬人次。20所京港頂尖高校優質資源匯聚於此,舉辦了京港大學校長峰會、“攜手共建京港高水平人才高地”研討會、“京港大學堂”系列講座等各類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聚焦青年學生成長,開展了“未名湖畔好讀書”暑期學校項目、“觀古鑒今,薪火相傳”——港澳學子讀史知行計劃、“HK Tech 300創新創業千萬大賽”、“不‘疫’‘樂’乎”京港大學聯盟專場文藝雲匯演等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並發揮聯盟平台優勢,定期舉辦理事會主題論壇,共享教學科研成果,現已成為兩地深化青年培養、開展科研合作的跨地域、跨領域、跨學科的重要平台。
積極拓展基礎教育合作
長期以來,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視內地與香港交流,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高等教育方面,基礎教育領域推動京港兩地締結了245對姊妹學校,覆蓋北京市16個區和香港18個區,其中包含北京市海澱區102對、豐台區31對、東城區25對、朝陽區19對、通州區16對以及其他區52對。多年來,姊妹校始終保持友好聯系,在教研合作、課程建設、師生交流等方面持續開展合作。其中,海澱區理工附中、首師大附小,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東四九條小學,西城區三十五中、十五中通過“同上一堂課”、書信往來、探尋中軸線、文化體驗、參訪交流等活動培育了特色交流活動。
北京市教委2017年開展京港澳姊妹校交流項目,每年支持25所左右學校邀請1000名左右港澳師生來京進行為期一周以內的交流訪問,支持25所左右學校500名學生和50名教師赴港澳進行為期一周以內的交流訪問,積極拓展京港中小學教育交流。
此外,全市進一步發揮例如哈羅學校等在京國際學校優勢,注重培養港澳學生國家意識、民族自信心,加強與公辦學校合作,促進京港澳學生交流交往,幫助在京港澳學生更多了解國情社情。據了解,北京哈羅學校高度關注對孩子民族國家意識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培養,發揮了教育強國生命線作用。
形成服務人心的品牌合作
近年來,北京市教委充分發揮首都教育的資源優勢和組織優勢,重視與港澳教育系統的合作,不斷在港澳青少年心中播撒愛國主義種子,為兩地教育事業發展和“一國兩制”的美好未來培育力量。
據悉,北京市教委、香港教育局、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於2005年在北京共同發起京港澳學生交流夏令營。夏令營採取隔年互訪形式,組織三地師生參訪北京、港澳地區,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15屆。第15屆於2023年7月順利完成,北京市共派出198名師生赴港交流。作為京港澳教育交流的傳統項目,該活動在促進京港澳師生交流融合、增強愛國精神,服務人心回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活動將在北京舉行,市教委將繼續完善活動內容,進一步突出主題和特色,做好活動謀劃。
未來,北京教育系統將在進一步拓展深化兩地交流合作上發揮更為積極和重要的作用。京港雙方將廣泛開展青少年交流活動,為兩地青年交流搭建好平台,在教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強交流互鑒﹔依托京港大學聯盟等平台,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來源:北京市教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