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新機會
近年來,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已經成為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科研助理既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構建與科技計劃相適應的專業化支撐隊伍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目前,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怎麼樣?仍存在哪些困難與瓶頸?還需要哪些支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特邀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研討。
嘉賓: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陳蕊
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宋來新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 王衛東
高校科研體制和人才戰略創新的重要嘗試
記者:近年來,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怎麼樣?
宋來新:北京化工大學一直高度重視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從2020年起,每年設置科研助理崗位不少於100個,覆蓋本碩博不同階段畢業生。今年設置崗位115個。
科研助理事關“穩就業”決策部署,學校堅持統籌協調、一體推進。一是加強組織,多維聯動。學校建立長效協調機制,切實推進科研助理崗位開發,部門、學院、科研平台、科研項目組聯動,按照“合理配置、應設盡設”原則,充分挖掘崗位,保証崗位供給充足,尤其是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科技創新團隊等均按需設置科研助理崗位。二是優化流程,全程保障。學校建立了線下線上雙申請通道,配套出台一系列聘用管理、薪酬待遇、工作條件和住宿保障等相關措施,確保科研助理權益。對本校畢業生還提供了行李暫存、校園卡延期等服務,確保畢業生從畢業到入職順利過渡。三是充分宣傳,精准動員。學校搭建科研助理溝通平台,開展政策宣傳和一對一咨詢,增進師生對科研助理崗位的政策理解和關注參與,確保畢業生快速獲取信息,便捷完成申請。
王衛東:科研助理崗位是我國高校科研體制和人才戰略創新的重要嘗試。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支持高校科研單位和項目面向高校畢業生設立科研助理崗位,並對科研助理的經費、待遇、戶口、社會保障等作了詳細規定。三年來,高校畢業生中有數十萬人走上了科研助理崗位,一方面,對於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也充實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力量和輔助人員隊伍。近年來,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的畢業生以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主,尤其是研究生,2022年度畢業的研究生中,從事科研助理的超過了1%,成為了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畢業去向。在前幾年成效顯著的基礎上,今年教育部又印發了《關於高等學校做好2023年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充分挖掘資源和自身潛力,積極開發利用科研助理崗位。此通知開拓了科研助理的職業方向,從最初的技術助理和行政助理,擴展到了博士后、科研輔助研究、實驗技術、技術經理人等,尤其是提出了各高校建設的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等要積極吸納畢業生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文件還提出,鼓勵各高校吸收外校畢業生應聘科研助理崗位。這些都是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的拓展與創新,有助於實現對從事科研助理崗位的高校畢業生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陳蕊:哈爾濱工業大學應勢而謀推動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將其作為學校組織化推動科研優勢轉換為人才培養優勢的重要舉措,形成了系列創新探索。首先,學校建立“學校統籌、部門聯動、學院落實、項目支撐”四級科研助理工作體系,與學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部門聯合成立科研助理崗位工作專班,定期聽取各單位科研助理崗位設崗計劃,協調解決聘用經費等問題。其次,學校持續完善科研助理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發揮“雙一流”學科帶頭作用,精心設置崗位開展科研育人。如材料學院依托先進焊接與連接全國重點實驗室、金屬精密熱加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材料行為及評價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大平台設置專門科研助理崗位,讓畢業生有機會深度參與大科研平台建設,深化學校科研育人成效。能源學院根據科研項目需要,在物理學科聘任學生從事科研助理工作,促進學科交叉,打通科研就業校內雙循環。
我們還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和自身潛力,按照公開、自願、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所承擔的各類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校企合作和各層次科研平台建設中,積極吸納應屆畢業生從事科研輔助研究、實驗技術等科研助理工作,發揮其在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構建與科技計劃相適應的專業化支撐隊伍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能進能出、流動順暢的科研助理隊伍。2022年,學校設置科研助理崗位121個,其中聘任應屆畢業生60人。
經費、社保、職業規劃等方面要不斷完善
記者:在開發科研助理崗位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困難與瓶頸?
陳蕊:開發科研助理崗位還需要深挖政策內涵,高質量推動政策落地。一是科研助理崗位設置的渠道需進一步拓展,特別是校地、校企合作設置科研助理崗位方面有較大開發空間,可進一步提升崗位數量和質量,更加靈活安排工作地點和工作方式。
二是科研助理聘用政策的完備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科研助理所需的人力成本費用大多來源於科研項目經費,科研項目存在周期性,可能會導致科研助理聘任隨項目周期而變動,對科研助理人才培養及業務工作的連續性存在較大影響。部分科研助理聘用政策可以更加多元化,結合工作內容和工作強度開發全職或兼職崗位、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結合項目實際採用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任選的聘用方式,結合課題方向為有潛質的科研助理提供參加高水平會議、發表高質量成果的平台。
宋來新:一是對科研助理崗位內涵的認識還需要不斷深入。科研助理屬於政策性崗位,內涵豐富,其作用不僅僅是助力科研課題與項目目標的完成,同時還兼具培養畢業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科研能力、提升就業能力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科研助理崗位是高校人才培養任務的延續,具有教育屬性和公益屬性。而新設科研助理崗位的項目組在招聘時,容易傾向於招聘具有一定科研經歷的應聘者,對應屆本科畢業生能否勝任該崗位信心不足,擔心應聘者流動性高、“剛上手即流失”。
二是部分應屆畢業生存在認識誤區。有的畢業生認為,科研助理是過渡性崗位,未來的求職單位可能會對科研助理崗位經歷有誤解,會認為自己當年未落實就業去向,才選擇了科研助理崗位。有的本科畢業生則由於當年升學考研失利,准備第二年繼續參加研究生考試,擔心科研助理崗位會佔用自己考研復習的時間和精力,尚未形成“干中學、學中干、兩不誤、兩促進”的認識。
王衛東:一是經費問題。盡管相關部門一直把科研助理崗位的經費保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出台了多項措施,但由於科研助理崗位的經費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從科研項目經費中支出,在當前科研經費中用於人員經費支出部分相對緊張的情況下,科研助理崗位薪酬待遇也相對較低,影響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對於在職的科研助理也面臨“留不住”等問題。
二是社會保障與福利問題。盡管有關文件對科研助理的戶口、社會保障等做了詳細規定,但在實際運作中,由於科研助理的合同期限一般隻有一到兩年,中途離職率也較高,受到用人單位及各地社保政策的限制,部分地區科研助理“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三是職業規劃問題。部分用人單位和從事科研助理的畢業生,將科研助理崗位視為臨時過渡性的工作與中轉站,職位定義不明確,職業規劃和路線不清。
四是就業觀念問題。部分高校畢業生對科研助理崗位存在認知偏差,將其視為實在找不到工作的無奈選擇,有一部分學生因之不願意從事科研助理工作,進而造成一些科研助理崗位招聘受阻。
持續加強思想引導和政策支撐
記者:持續做好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工作,還需要哪些支持?
陳蕊:建議從思想引導和政策支撐兩個層面著力加強。一是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著力從推進完善國家有組織科研體系的角度,深刻闡釋和宣傳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科研助理隊伍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邀請一批科研團隊領軍人才現身說法,組織一批科研助理典型開展經驗分享,抓住機遇推動科研助理隊伍在完善科研治理體系、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充分結合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對科研助理的實際需求,就目前畢業生普遍關注的科研助理聘任相關問題,出台規范性指導意見和保障政策支持,提供更加靈活的科研助理聘任形式,提高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和穩定性。
宋來新:形成長效機制很關鍵。一方面,應進一步促進科技管理和人社保障系統與科研助理制度的有效銜接,聯動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推動對科研助理崗位的合理運用﹔另一方面,推動在科研助理的職責范圍、晉升通道、培訓機制等方面形成細化舉措,提高科研助理崗位的吸引力和穩定性。同時,可探索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和創新協同機制,搭建有效平台促進各招聘單位信息互通,鼓勵通過校企、校地和校際等多元聯合挖掘資源,形成深度挖掘崗位資源的融通機制。
此外,還應進一步完善激勵體系。鼓勵更多科研平台及科研項目設立科研助理崗位,探索在科研評價體系中設置科研助理崗位績效評價等內容。
王衛東:做好這一工作,關鍵是高校和科研單位要與從事科研助理崗位的畢業生達成共識,明確科研助理的職業定位等核心問題。對於將其定位為職業過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要充分發揮職業指導作用,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培訓,介紹新的就業機會﹔而對有繼續升學意願的畢業生,也要為其提供時間與其他方面的助力。
高校和科研機構還應充分認識到,政府部門積極拓展科研助理崗位,也是破解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長期存在的“重科研與教學、輕技術與管理”,技術和輔助人員長期不足等問題的良好契機。對於關鍵工作的科研助理崗位,高校與科研機構應為畢業生做好周詳的職業規劃,解決好薪酬、戶口、社保、福利等問題,同時嚴把招聘關,高標准、嚴要求、重培養、求發展,吸納更多優秀畢業生踏上科研助理崗位。
(記者 晉浩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